JBC:分子伴侣帮助蛋白质折叠的分子机理
分子伴侣是一种协助蛋白质进行折叠的分子助手,其中一种伴侣分子是所谓的热激蛋白60(Hsp60),这种蛋白可以在线粒体中形成一种类似于“桶状”的结构,从而便于蛋白折叠过程的发生,近日刊登于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弗莱堡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了这些“桶状”蛋白结构形成的分子机制。
J Cell Bio:王晓晨等揭示细胞自噬基因在凋亡细胞降解过程中的新功能
2012年4月2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王晓晨实验室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欧光朔实验室合作在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杂志发表题为“Autophagy genes function sequentially to promote apoptotic cell corpse degradation in the engulfing cell,”的文章,文章中...
Cell:调控细胞自噬的一个关键分子机制
由管坤良教授领导的一组研究人员找到了调控细胞自噬的一个关键分子机制,细胞自噬是指细胞在恶劣条件下确保其生存的一种基本应激反应。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称为AMPK的酶,不仅参与了细胞的传感和能量调控,而且在细胞自噬酶作用方面,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月17日的Cell杂志在线版上。
Nature:线粒体自噬对帕金森氏症的影响
影响在受损线粒体的清除(线粒体自噬)中所涉及的两种酶(泛素连接酶parkin和蛋白激酶PINK1)的“功能丧失突变”与家族性帕金森氏症有关。这项研究表明,USP30 (一种局限于线粒体的去泛素酶)通过去除由parkin放置的泛素标签来对抗线粒体自噬。
Nature:新生儿自噬机制的调控因子
在出生后危机四伏的几个小时里,在突然失去来自母亲的食物供应的情况下,新生哺乳动物必须要能够生存下来。在通常情况下,新生儿会启动一种代谢反应以抵御饥饿直至喂给食物。这一生存反应涉及一个称作自噬的,调控内部能源分解的过程。尽管自噬已充分得到证实,当前对于体内自噬的关键机制调控因子仍知之甚少。
Plos One: EV71感染诱导细胞自噬以及凋亡的相互调控关系
2013年3月13日讯 /生物谷BIOON/ --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院生物学研究所,赵振东教授课题组于2月20日在Plos One上在线发表了名为The Interplays between Autophagy and Apoptosis Induced by Enterovirus 71的研究论文。 论文旨在研究,EV71感染诱导细胞自噬以及凋亡的相互调控关系。
JCSM:自噬作用的缺失或可引发老年个体患少肌症
近日,一项发表于国际杂志Journal of Cachexia, Sarcopenia, and Muscl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丰桥技术科学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自噬作用的缺失或可促进老年个体肌肉的缺失。少肌症是一种老化相关的骨骼肌肌肉量及强度缺失的疾病,抑制该病对于维持老年人群高质量的生活非常重要,然而研究人员目前仍然并不清楚少肌症发生的分子机制。
Autophagy:研究发现线虫atg-16基因在细胞自噬中的作用机制
9月24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宏课题组在Autophagy杂志在线发表题为The two C. elegans ATG-16 homologs have partially redundant functions in the basal autophagy pathwa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对线虫同源基因atg-16进行深入的遗传和生化分析,阐明了Atg16在多细胞生物中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