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Chris教授在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刊物上发表科研成果
近日,由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微生物学研究所特聘教授Christopher Rensing和康奈尔大学的Pete Chandrangsu 和John D. Helmann教授共同完成的题为“Metal Homeostasis and Resistance in Bacteria” (doi:10.1038/nrmicro.2017.15)的研讨成果,近日以综述性论文发表在Nat
制造乙醇:美国巴西用作物 我国独创用燃煤
3月17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和陕西延长集团在京宣布,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首套煤基乙醇工业化项目——陕西延长1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醇工业示范项目已打通全流程,生产出合格的无水乙醇,目前该装置已平稳运行两
基因剪或能加快作物驯化
目前,在30多万种现存植物物种中,仅3种——水稻、小麦和玉米,占据着人们的食谱。部分原因是,在农业历史上,突变让这些农作物容易收割。但是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研究人员称利用CRISPR技术,人们不必再等待大自然协助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研发新型玉米分子育种芯片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粮之一,玉米的用途很广,比如直接食用、饲料用途,工业加工用途等等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玉米分子育种技术和应用”创新团队邹枨副研究员在《molecular breeding》杂志上发表了题为
遗传发育所在作物基因组单碱基编辑方法研究中取得进展
单核苷酸点突变是作物许多重要农艺性状发生变异的遗传基础。单碱基的变异会导致氨基酸替换或蛋白质翻译终止,使基因功能发生改变,从而有可能产生优良的等位基因与优异性状。传统诱变及单碱基突变筛选技术(如TILLIN
四川农业大学2个柑橘品种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果树种质资源研究与遗传改良创新团队的2个柑橘品种"蒲江香橙"和"红绵蜜柚"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十八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两个柑橘品种均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主持选育单位。"蒲江香橙"
新基因技术可提高作物光合作用产量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说,通过改造植物中的相关基因,可以使植物更有效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作物产量。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阳光和空气转化成有机物,从而给人们提供食物和燃料。但如果植物接受过多光照,可能对进行光合
杨德光——东北农业大学——作物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作物种质资源和生物技术育种、环境友好型作物栽培技术体系、玉米栽培生理
作物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作物种质资源和生物技术育种、环境友好型作物栽培技术体系、玉米栽培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