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植物萜类化学防御与形成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萜类化合物是天然产物中最大的类群,结构多样、活性广泛,具有重要的药用和经济价值。植物合成萜类化合物目的通常被认为是调节其自身生长发育(如植物激素赤霉素、脱落酸和独脚金内酯)以及抵御各种生物胁迫(如昆虫拒食剂印楝素和除虫菊酯)。倍半萜为萜类化合物中的一个重要家族,具有丰富的化学结构和生物功能双重多样性。其中,杜松烯类倍半萜由于其独特的活性与功能受到

2020-09-23

研究揭示抑制植物免疫机制

9月26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Alberto Macho研究组在PLoS Pathogens上,发表了题为A bacterial effector protein prevents MAPK-mediated phosphorylation of SGT1 to suppress plant immunity的研究论

2020-10-01

研究揭示超级抗原激活T细胞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

肿瘤免疫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充分激活,然而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肿瘤往往通过多种机制逃避CD8+ T细胞的识别和清除。T细胞维持正常免疫功能需要持续的能量供给, 而线粒体是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和合成ATP的主要场所。在肿瘤微环境中,由于肿瘤细胞抢夺,造成O2、葡萄糖供应明显不足,T细胞线粒体会发生降解或收缩,致使T细胞“被饿死”,从而丧

2020-10-01

植物免疫机制研究获进展

植物时刻面临多种微生物的侵染威胁,在与微生物长期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多层次的防御机制。一些病原微生物通过多种策略克服植物多层次的免疫机制,引发病害。农作物病虫害导致的全球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损失较大,威胁粮食安全。为减少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化学农药的施用给环境带来负担,威胁人类健康。深入理解植物免疫机制是发展绿色、高效农作物病害防控技术的重要基础。9月8日,美国科学

2020-09-16

研究解析树鼩抗病毒天然免疫通路基因特异性和HCV病毒感染模型受限的遗传机制

树鼩是灵长类动物的近亲,作为实验动物具有应用价值,日渐受到重视。前期,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姚永刚团队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完善和更新树鼩基因组(KIZ version 1,Nat. Commun. 2013;KIZ version 2,Zool. Res.),利用新版基因组,可更好认识树鼩的遗传特性,解释其用于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特别是病毒感染模型创建

2020-10-01

研究揭示大豆受体激酶作为分子开关调节抗病免疫触发的分子机制

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植物蛋白来源,但在全球范围内,持续病害(细菌性斑点病、疫霉根腐病、大豆锈病等)的发生对其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植物抗病虫害的能力与自身的免疫系统密切相关,植物免疫系统由两个主要的免疫反应组成,微生物模式触发免疫(pattern-triggered immunity, PTI)和效应因子触发免疫(effector-triggered

2020-09-21

揭示染色质抑制cGAS从而阻止自身免疫反应机制

2020年9月16日讯/生物谷BIOON/---在高等生物中,检测到细胞质中的DNA会引发免疫反应。感知“错位”DNA的酶也存在于细胞核中,但细胞核DNA没有这样的效果。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了为何会这样。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9月10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s

2020-09-16

同一天内Nature发表3篇关于cGAS的论文,Science发表2篇cGAS论文,从不同角度揭示核小体结合抑制cGAS从而阻止自身免疫反应机制

2020年9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高等生物细胞中的大部分DNA被限制在细胞核中,而所有其他细胞器DNA都被限制在细胞质中确定的细胞区室内。因此,DNA出现在细胞质的可溶性相(soluble phase)被先天免疫系统解释为细胞内病原体---通常是细菌或病毒---存在的信号,尽管肿瘤细胞和衰老细胞也可以将细胞核DNA或线粒体DNA释放到细胞质中。

2020-09-23

科学家揭示癌症免疫逃逸的新机制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肿瘤细胞通过大量摄取关键氨基酸来剥夺免疫细胞的免疫力,从而阻止它们抵抗癌症。北京时间2020年9月2日晚23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美国密西根大学免疫学教授以及密西根大学罗格尔癌症中心免疫学和免疫疗法卓越中心主任邹伟平教授及其合作者的文章:“Cancer SLC43A2 alters T cell methionine m

2020-09-05

Cancer Cell:揭示干扰素γ引导黑色素瘤患者对癌症免疫疗法产生反应的分子机制

2020年9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ancer 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干扰素γ(IFN-γ)引导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疗法反应的分子机制,这些患者均采用了免疫检查点阻滞剂进行治疗,IFN-γ是一种能帮助激活宿主机体免疫细胞功能的免疫反应刺激信号分子。图片来源:Nationa

20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