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大豆受体激酶作为分子开关调节抗病免疫触发的分子机制
来源:东北地理所 2020-09-21 21:10
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植物蛋白来源,但在全球范围内,持续病害(细菌性斑点病、疫霉根腐病、大豆锈病等)的发生对其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植物抗病虫害的能力与自身的免疫系统密切相关,植物免疫系统由两个主要的免疫反应组成,微生物模式触发免疫(pattern-triggered immunity, PTI)和效应因子触发免疫(effector-triggered
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植物蛋白来源,但在全球范围内,持续病害(细菌性斑点病、疫霉根腐病、大豆锈病等)的发生对其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植物抗病虫害的能力与自身的免疫系统密切相关,植物免疫系统由两个主要的免疫反应组成,微生物模式触发免疫(pattern-triggered immunity, PTI)和效应因子触发免疫(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 ETI)。目前关于大豆抗病分子免疫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ETI上,而对于PTI分子机制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冯献忠研究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窦道龙研究团队通过对大豆自身免疫相关的类病斑突变体(lmms)的遗传筛选,鉴定了两个等位基因突变株(Gmlmm1-1,2),图位克隆证实该基因编码一种Malectin样受体激酶。GmLMM1的功能缺失突变体表现出细胞死亡、PTI活化和活性氧积累,对细菌和卵菌病原体的抗性增强表型,在使用flg22处理后,ROS迸发显着增加,触发抗病免疫反应。进一步实验证明,GmLMM1与flg22受体FLS2及其共受体BAK1相互作用,负调控flg22诱导的二者之间的复合物形成。上述结果证实,GmLMM1作为一个分子开关来控制适度的免疫激活,GmLMM1与PRR复合物组成性结合,负调节PTI,从而微调PTI水平,平衡免疫反应适度发生。该研究揭示了大豆中通过GmLMM1参与的模式识别受体启动微生物模式触发免疫的机制,揭示大豆 PTI抗病机理,为培育高抗病的大豆新品种提供了理论指导。
近日,本研究以A Malectin-Like Receptor Kinase Regulates Cell Death and Pattern-Triggered Immunity in Soybean为题在EMBO Reports发表。 (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