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中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出杂交稻种子

中国农科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克剑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水稻无融合生殖体系,成功克隆出杂交稻种子,令杂交稻性状可以稳定遗传到下一代。该项成果于4日晚间在线发表于《自然·生物技术》杂志。杂交水稻在生活力、抗逆性、适应性和产量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对推动农业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数据显示,杂交水稻目前在我国的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57%,产量约占水稻总产的

2019-01-05

抗PD-1单克隆抗体达伯舒®(信迪利单抗注射液)在中国正式获批

2018年12月27日,信达生物制药(香港联交所代码:01801)与礼来制药共同宣布,双方共同开发的创新肿瘤药物达伯舒®(重组全人源抗PD-1单克隆抗体,国际商标:Tyvyt®,化学通用名:信迪利单抗注射液)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用于至少经过二线系统化疗的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抗PD-1单克隆抗体的获批上市,标志着抗肿瘤免疫治疗进入了“中国创新时代”。2018年12

2018-12-27

信达生物抗PD-1单克隆抗体达伯舒®(信迪利单抗注射液)在中国 正式获批

2018年12月27日,信达生物制药(香港联交所代码:01801)与礼来制药共同宣布,双方共同开发的创新肿瘤药物达伯舒®(重组全人源抗PD-1单克隆抗体,国际商标:Tyvyt®,化学通用名:信迪利单抗注射液)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用于至少经过二线系统化疗的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抗PD-1单克隆抗体的获批上市,标志着抗肿瘤免疫治疗进入了“中国创新时代”

2018-12-27

机体的红细胞如何不断进化来帮助人类对抗疟疾?

2018年11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自从人类最初从我们的原始祖先进化以来,我们就陷入了与人类遭遇的最大传染病—疟疾的斗争之中,疟疾是一种致死性疾病,其是由疟原虫通过蚊子叮咬来传播引起人群致病的,每两分钟就有1名孩子因感染疟疾而死亡。2016年在91个国家中(大部分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大约有2.16亿疟疾感染病例,相比前一年增加了500万例。图片来源:en.wikipedia.

2018-11-23

PLoS Computat Biol:为何随着进化人类的脑容量会越来越大?

2018年11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哈佛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表示,一种被称为“文化大脑假说”的理论或许能够解释在过去几百万年里人类和其它动物的大脑体积发生了惊人的增长。图片来源:biology.stackexchange.com人类的大脑尺寸比较大,在过去几百万年里,其大脑的体

2018-11-12

Cell:华人科学家加快和简化2018年获得诺尔贝化学奖的定向进化技术

2018年11月10日/生物谷BIOON/---在一个称为定向进化(directed evolution)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对生物分子进行重新改造以便寻找发挥着有益新功能的新型生物分子。这个领域正在彻底改变药物开发、化学工程和其他应用,但是要实现这一点涉及艰苦的和耗时的实验室工作。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研究人员报道他们让活细胞完成大部分的繁重工作来加快和简化定向进化。通过将经

2018-11-10

PLoS Pathog:科学家阐明致癌人类乳头瘤病毒的进化奥秘

2018年11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影响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Pathoge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中国香港大学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致癌的人类乳头瘤病毒(HPVs)大约在50万年前由其最近的共同祖先分化而来,这或与古老的尼安德特人和现代智人分裂的时间大致吻合。图片来源:Chen Z,et al.(2018)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HPVs的持续感

2018-11-06

牡蛎适应性进化研究取得进展

  9月24日,国际期刊《自然-生态学与进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以Article形式在线刊发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张国范团队在长牡蛎适应性进化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Divergence and plasticity shape adaptive potential of the Pacific oyste

2018-10-08

PNAS:新方法可追踪潜伏HIV毒株在人体内的进化历史

2018年9月3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加拿大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的新方法来确定“潜伏的(hibernating, 也译作休眠的)”HIV毒株存在的时间,这有望加快有关HIV治愈方面的研究。他们证实潜伏的HIV毒株能够在体内持续存在几十年的时间。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9月18日的PNA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Phylogenetic approach to recover

2018-09-30

我国克隆首个玉米单向杂交不亲和基因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悉,该所陈化榜研究组与周奕华研究组及薛勇彪研究组合作,在玉米单向杂交不和基因研究领域取得突破,首次克隆了控制玉米单向杂交不亲和现象的基因ZmGa1P,并对其不亲和机理进行了探究。该成果于2018年9月10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在线发表。亲和性是物种进化和形成的生物学基础,决定和平衡着地球上植物种群的多样性

2018-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