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瑞士研究标准化菌治疗顽固性肠道疾病

人体肠道系统内存在500多种细菌,形成一个精细平衡的微生物生态系统——肠道菌群,帮助人体完成消化功能,向血液中输送营养和能量物质。如果肠道菌群失去平衡,人体将出现各种病症,如艰难梭菌肠炎,患者出现腹泻、消瘦等症状,严重者引起肠道出血危及生命,使用抗生素一般仅能缓解症状,但病情反复出现难以根治。目前的治疗手段如肠道菌群移植有一定疗效,但移植到患者体内的菌群是从健康人体内提取,其中包含的有害细菌有在患

2018-07-21

肠道微生物菌或是指示机体健康的微型传感器

2018年7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年来,大量研究都阐明了多种人类疾病与特殊的肠道微生物组之间存在密切关联,而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只是单独地研究肠道微生物组与某一种疾病的关联,然而从医学角度来讲,大部分人群同时都会患上几种疾病,即“并存病”(comorbidities)。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对机体肠道微生物组与多种

2018-07-19

桂林三金重组抗VEG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获临床试验批件

  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日趋升高,而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转移所必须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血管生成的关键调节因子。美国 Genetech 公司首先开发出以 VEGF 为靶点的抗肿瘤单抗药物 Avastin,其通过抑制 VEGF 与其位于内皮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从而阻断酪氨酸位点磷酸化和下游信号

2018-07-09

研究揭示肠道菌介导动物聚行为节省能量的机制

社会性动物(包括人类)具有群居生活的习性。群居生活的益处是能够提高动物获得食物的可能性、缓解压力、降低被捕食风险,以及提高自身和群体的适合度。聚群行为(Huddling)是社会性动物在恶劣环境下为提高自身适合度进化出的一种合作适应性行为。社会性体温调节(Social thermoregulation)假说认为聚群行为可以通过减少体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率以减少热量散失而节约能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德

2018-06-23

肠道菌或能与特殊蛋白质“合作”来调节机体维生素D的水平

2018年7月1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肠道中的一类细菌或能利用细胞信号蛋白来调节维生素D的产生,维生素D作为机体的关键营养物质,其主要能够参与骨质的构建和维持。图片来源:iStock Photo/royaltystockphoto研究人员对小鼠进行研究发现,帮助消化食物并且维持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微生物群落,能够通过一种名为成纤维细胞生

2018-07-01

加拿大评估达比加酯潜在的肝损害风险

 达比加群酯是一种血液稀释剂。在加拿大批准上市为处方药,用于预防膝关节或髋关节置换手术后下肢静脉或肺静脉的血栓形成;用于治疗血栓、预防下肢静脉或肺静脉血栓的再次生成;用于预防存在潜在血栓风险同时伴有心脏节律异常(心房颤动)患者中风和急性血管栓塞的发生。达比加群酯2008年在加拿大上市,商品名Pradax,后更名为Pradaxa(泰毕全)。泰毕全是一种口服胶囊制剂,2016年在加拿大境内约

2018-05-28

研究揭示孕期健康可以塑造新生儿初始菌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人类生命活动早期的菌群构成不仅对新生儿的生理发育至关重要,也对他们未来的健康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异常菌群可以通过引起免疫和代谢系统紊乱导致新生儿疾病,同时也会增大儿童和成年时患相关疾病的概率。新生儿菌群异常会通过分娩(自然分娩或剖宫产)、喂养(母乳或配方奶)、抗生素摄入、饮食和环境暴露等引起。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这些因素与多种疾病之间存在明确的相关性。比

2018-05-23

肠道菌或会影响人们患心脏病的风险!

2018年5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如今研究人员通过对小鼠进行研究发现,合适的肠道微生物能够帮助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而最近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的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则发现,上述研究结果同样适用于人类。很多人常常会认为,诱发心脏病的风险因子是高血压、高胆固醇及吸烟,但这些风险因子却并不能有效地帮助预防某些人群的心脏病风险,比如年轻人

2018-05-23

肠道菌能控制人类大脑意识和行为举止

 肠道细菌有几种可能机制潜在影响大脑,其中包括:通过迷走神经(肠道和大脑之间连接的主要神经组织)、免疫系统和荷尔蒙变化进行交流通讯。5月1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正常大脑功能的进化可能依赖于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预计人类肠道内菌群总量可达到100万亿个,可能对我们的生理机能构成深远影响,其中包括:免疫力、新陈代谢、甚至我们的大脑和行为举止。大多数关于后者的研究都是在动物身体上进行的,

2018-05-17

抗寨卡病毒人源单克隆抗体研究获进展

  寨卡病毒是以埃及伊蚊等为媒介传播的黄热病毒,也可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寨卡病毒感染导致新生儿小颅畸形症以及格林-巴利综合症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受到了国际上的密切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将此次寨卡疫情宣布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截至目前,临床上仍没有针对寨卡病毒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和预防性疫苗正式上市。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许执恒、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张林琦

2018-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