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K携手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共促“健康老龄化”
2020年11月6日,兰素史克 (GSK) 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于第三届进博会上签订了公益项目合作备忘录,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公学院教授、执行院长杨维中,GSK副总裁、中国处方药和疫苗总经理齐欣等共同出席了该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双方将以关爱中国中老年人健康为战略目标,通过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多元合作,共同提升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公众认知并降低社会疾病负担。
辉瑞与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于进博会正式签约,加强肺炎球菌性疾病防治
2020年11月6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辉瑞宣布正式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以下简称,协和群公学院)签约,双方将基于各自领域的优势,展开为期三年的战略合作,旨在提高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健康科普教育,在国家战略层面推动医防协同,助力中国公共卫生疾病预防能力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肠道里的医学未来:《科学》综述调节肠道菌群的三种策略
人体内有数以百万亿的微生物,它们大多数居于肠道,参与人体各系统重要的生理功能 。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肠道和其他组织内微生物的微妙平衡被打破,与多种疾病状态有关,如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甚至癌症。通过调控体内菌群来促进健康、消除疾病,也成为了近些年的研究热点。顶尖学术期刊《科学》近期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总结了目前来看富有治疗前景
多篇文章聚焦肠道菌群与多种人类疾病发生之间的密切关联!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机体肠道菌群或与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直接相关,本文中,小编就整理了近期科学家们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与大家一起学习!图片来源:scitecheuropa.eu【1】Cell Rep:肠道微生物与癌症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doi:10.1016/j.celrep.2020.03.035在最近一项研究中,美国密歇根大学罗杰尔癌症中心的研究
Nature:科学家通过对97,691个全基因组进行分析揭示了诱发克隆性造血过程的遗传性原因!
2020年10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题为“Inherited causes of clonal haematopoiesis in 97,691 whole genome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麻省总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对97,691名个体机体的全基因组进行分析揭示了诱发克隆性造血(clonal ha
Cell:给剖腹产婴儿进行母亲粪便菌群移植可能有助于建立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群
2020年10月9日讯/生物谷BIOON/---剖腹产的婴儿在婴幼儿时期患哮喘和过敏症的风险增加,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出生时没有接触到母亲阴道和会阴部的微生物群,这对他们的免疫系统发育产生了负面影响。已有一些研究探讨了在新生儿出生后立即用阴道液擦拭他们的皮肤是否能降低这种风险。不过,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种更激烈的方法,让新生
PLoS Med: TCR数量与克隆数与肠癌的病情发展相关
结直肠癌(CRC)是世界上第三大常见癌症,每年诊断出超过一百五十万新病例。约20%的II期诊断患者在手术后复发。尚无可识别有复发风险的II期患者的标志物。因此,重要的是能够针对该特定情况识别预后生物标志物。
复制性克隆导致一些接受ART治疗的HIV感染者出现持久的病毒血症
2020年10月9日讯/生物谷BIOON/---作为一位深受好评的HIV/AIDS专家,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传染病主任John Mellors博士越来越多地接受了一位困惑不已的医生的联系,这位医生报告了一些感染HIV病毒的患者坚称自己坚持每天的药物治疗方案旨在控制这种病毒,但是检测结果并非如此。HIV仍然出现在这些患者的血液中,临床医生认为,当用药物控制这
剖腹产果然会影响婴儿菌群!《自然》发布迄今最大规模研究
近几年,随着人们对人体微生物组的重视,越来越多证据显示,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对健康非常重要,尤其是生命之初接触的细菌很可能与日后的健康大有关系。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今日在线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证实,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周内,分娩方式是决定肠道菌群的主要因素。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同类研究中已知规模最大的研究。新生儿从母体和周围环境中获得各种微生物,其中一些微生物很快会在
给新生儿喂混有妈妈粪便的母乳,这群科学家证明了一个想法
顶尖学术期刊《细胞》上发表了一篇“有味道”的论文……来自芬兰和荷兰的一群科学家在给新生儿准备的母乳里,混入了一些妈妈的粪便。研究结果表明,这样做似乎可以让剖腹产诞生的婴儿,获得和自然分娩的婴儿类似的微生物组。在刚出生时,新生儿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随着时间推移,年龄增长,以及与外部世界的不断接触,他们的免疫系统会随着所接触到的外界微生物做出相应的变化。一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