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遗传因素推动下的表观遗传学调控

DNA序列变异与那些改变基因表达水平、导致性状出现数量差异的因素和表观遗传状态密切相关。

2013-11-26

Nat Gene:基因组研究全面揭示玉米遗传多样性及进化机制

2012年6月4日,由冷泉港实验室、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康奈尔大学、墨西哥国际玉米和小麦改良中心等全球17所科研机构合作完成的两项玉米基因组学研究成果于国际权威杂志《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同期发表。

2012-06-04

:精神分裂症遗传学研究获进展

精神分裂症是困扰人类的重大精神疾病之一,双生子研究和领养研究证实,精神分裂症具有很强的遗传力(>80%)。近年来,随着研究手段的不断成熟以及样本量的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被报道出来。 GSK3B基因是首先在欧洲人群通过连锁分析发现的一个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然而,随后在世界范围人群的验证研究却报道了不一致的结果。

2012-11-18

EMBO.R:北京生科所解析表观遗传学

2011年11月4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朱冰实验室在EMBO Report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 model for mitotic inheritance of histone lysine methylation”的文章,报道了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中组蛋白甲基化修饰的重建和保持的机制。 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修饰参与多种以染色质为模板的生物学过程的调控。新装配入染色质的组蛋白几乎不带有甲基化修饰。

2011-11-15

NAR:开发首个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遗传学数据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复杂疾病,尤其是精神疾病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王晶研究员课题组成功开发了国际上首个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遗传学数据库(ADHDgene),致力于为全世界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关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研究的遗传学数据,在呈现其遗传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为后续ADHD的遗传学研究提供重要基础。

2011-11-23

PNAS:陶伟等表观遗传学研究获进展

5月8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陶伟课题组和德国国家癌症研究所Ingrid Grummt教授合作的在表观遗传研究方面的成果。 细胞需要持续不断的核糖体合成来保证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RNA是由RNA聚合酶I来转录的,核糖体基因的转录水平主要由表观遗传机制来控制。

2012-11-18

遗传学家对白血病成因有更深一步了解

美国和英国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基因重排是造成儿童白血病的主要成因之一

2014-01-13

PLoS ONE:解读“蓝壳”鸡蛋的遗传学

蓝壳鸡蛋的外观美观又美味, 蛋壳硬度和强度比一般的褐壳鸡蛋高,是最新的美食时尚并在各大超级市场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近来,诺丁汉大学的科学家们揭示了,到底是什么把蛋壳变成了这种非一般的颜色。

2013-08-22

BMC Genomics:瑞典研究发现表观遗传学变化具有可遗传

家鸡由于人的驯养基因组功能产生了快速而广泛的改变。近日,瑞典林雪平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证实这些改变是可遗传的,尽管它们并未影响到DNA结构。相关论文发表在BMC Genomics杂志上。 人类把红原鸡(Red Junglefowl)作为家禽饲养已经有8000的历史。从进化上来看,数量巨大的、各种不同颜色、外形、大小的家禽几乎是在某个有记录的时间突然出现的。

2012-03-02

Nature:LITE杂合系统在遗传学上的应用

Feng Zhang及同事将可定制的TALE DNA结合域与光敏“隐花色素-2”蛋白及其来自拟南芥的相互作用伙伴CIB1结合在了一起,从而生成了一个光遗传“双杂合”系统(他们将其称为LITEs,即“光可诱导的转录效应物”)。LITEs不需要其他辅因子,容易被定制来以很多位点为目标,并且还能快速地、可逆地被激活。它们还可被打包到病毒载体内,定向输送到特定细胞类群中。

2013-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