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tau病理成像剂-礼来Tauvid(flortaucipir F 18)获美国FDA批准!
礼来的2款成像剂Tauvid和Amyvid,针对AD的2个关键病理学(tau神经纤维缠结、β淀粉样蛋白斑块),可对患者进行更全面的评估。
Nat Commun:新型3D成像技术显示处整个器官和身体
2020年5月12日讯 /生物谷BIOON /——" 日本理化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在现有的组织清理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优化的三维(3-D)组织染色和观察技术。这项研究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详细介绍了这项新技术如何被用于给老鼠大脑、人类大脑和整个狨猴身体的组织染色和细胞标记。这项技术将允许在细胞水平上对物种进行详细的解剖分
发展中的肿瘤生物标志物无创成像新技术
临床前成像对了解人体处于健康与疾病等不同状态下运行的方式以及描述人体对生理或环境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在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提供对疾病过程的重要见解。这些知识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策略,进而改善患者的治疗结果并挽救生命。而对于评估新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在临床使用前描述药物分布模式,临床前成像同样十分重要。 利用解剖学评估技术,如磁共振
JUCM:新研究揭示许多COVID-19确诊病例具有正常的胸部X光片
2020年4月18日讯/生物谷BIOON/---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之前称为2019-nCoV)导致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根据一项新的研究中,因确诊COVID-19而前往急诊中心的大多数患者具有正常或轻度异常的胸部X光片(chest X-ray, CXR)。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4月14日在线发表在Jou
肿瘤免疫治疗新研究:近红外光免疫疗法药物
肿瘤药物的开发一直是药物研发领域最重要的目标之一,针对肿瘤生理机制的不同环节,研究人员开已发出了很多有效的药物,很多相关药物已上市并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但还是有大量在研的药物尚处在临床或临床前阶段,其中有很多药物的设计思路充满奇思妙想,近红外光免疫疗法(near-infrared photoimmunotherapy,NIR-PIT)药物就是其
利用近红外激光实现深部原位肺肿瘤光动力和光热协同治疗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实验中采用黑磷纳米片复合材料,在近红外激光的诱导下,实现了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增强的深部原位肺肿瘤光动力和光热的协同治疗。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生物材料学报》(Acta Biomaterialia)。作为一种新型的二维材料,黑磷纳米片以其独特的二维层状结构和0.3~2.0 eV的层间带隙引起了
Nat Commun:利用新的RNA成像技术开发的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
2020年4月1日讯 /生物谷BIOON /--西蒙弗雷泽大学的研究人员将使用他们的先进成像技术--Mango(因为它明亮的颜色)--来开发冠状病毒测试工具。他们是对加拿大卫生研究院(CIHR)最近宣布的帮助解决COVID-19的快速资助机会做出反应的一小部分加拿大研究人员之一。SFU的博士后研究员Lena Dolgosheina和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教授P
活体单细胞成像揭示生物钟发育过程
3月14日,PLOS Biology 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斑马鱼生物钟的活体单细胞成像》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严军研究组、何杰研究组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李元海合作完成。该研究成功构建了可以活体实时观测斑马鱼单细胞节律的报告基因系统,并
Science突破:开发新技术对免疫细胞微环境进行成像
2020年3月13日讯 /生物谷BIOON /——为了开发针对特定细胞表面蛋白的药物,了解它附近的其他蛋白是很有帮助的。许多疾病的病理可以通过阐明局部的生物分子网络或微环境来理解。为此,酶接近标记平台(enzymatic proximity labeling platform)被广泛应用于绘制亚细胞结构中更广泛的空间关系。然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能够更精确
Nature:对大脑的微观成像揭示介导神经血管的偶联的机制
2020年3月12日讯 /生物谷BIOON /——适当的脑功能依赖于神经血管耦合:神经活动迅速增加局部血流以满足区域脑能量需求的瞬间变化。神经血管偶联是脑功能成像的基础;神经血管偶联受损与神经变性有关。然而科学家们对神经血管耦合潜在的分子和细胞机制仍然知之甚少。传统观点认为,神经元或星形胶质细胞释放血管舒张因子,直接作用于平滑肌细胞(SMCs),诱导动脉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