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江南大学胥传来团队首次发现高效介导免疫应答的手性纳米免疫佐剂
江南大学胥传来研究团队在国际顶尖期刊《Nature》正刊以长文(Article)形式发表题为“Enantiomer-dependent immunological response to chiral nanoparticles”的研究论文。研究揭示了独特的手性纳米免疫佐剂能均衡介导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不但为保护性疫苗研发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治疗性疫
新型GRAB荧光探针用于检测胞外ATP的时空动态变化
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腺苷(Adenosine,Ado)等嘌呤类分子细胞内外广泛存在。胞内的嘌呤类分子主要负责调控细胞能量代谢等过程;而胞外的嘌呤类分子则作为信号分子(被称为“嘌呤类递质”),通过作用在其相应受体调节呼吸调控、味觉感受、睡眠等生理活动;嘌呤类递质及其受体还参与调节癫痫、疼痛、炎症反应、脑外伤和缺血等病理状态。
Nucleic Acids Research:科研人员开发干扰HIV-1病毒组装的RNA纳米材料
近日北大未来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陈匡时课题组基于RNA纳米技术发展了一种可干扰HIV-1病毒在细胞膜上组装的RNA纳米材料。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学术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 (IF = 16.971),题目为“Rational design of self-assembled RNA nanostructures for HIV-1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靶向心肌线粒体的PET/荧光双模态小分子成像探针取得进展
临床上常用X线、CT、磁共振、超声和放射性核素显像作为心血管病的诊断手段。其中,核素显像可从心肌代谢方面评估心血管症状,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但存在半衰期短、成本高等缺陷,导致核素显像应用受限,临床上迫切需求新型PET心脏功能显像剂的出现。在前期研究中,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分子影像中心发现吲哚乙烯喹啉盐F16类化合物是一
Ange Chem Int Ed:中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用于早期肿瘤诊断的智能探针
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将小分子PA成像(光声成像,photoacoustic imaging)探针通过CTSB引发的细胞内自组装到纳米颗粒中,或许就能实现对过表达CTSB的肿瘤进行特异性的光声成像。
注射脂质纳米颗粒封装的mRNA在体内产生CAR-T细胞,可显著逆转心脏纤维化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类似于基于信使RNA(mRNA)的COVID-19疫苗,一种实验性免疫疗法只需注射一次mRNA就能暂时重编程患者的免疫细胞以攻击特定靶标。
ACS Nano:利用磁性纳米复合物让NK细胞更有效地治疗实体瘤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西北大学费恩柏格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用磁性纳米复合物提高自然杀伤细胞(NK)的功能有望使癌症免疫疗法更加有效地治疗实体瘤。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ACS Nano期刊上。
多项临床前研究表明刺突蛋白-铁蛋白纳米颗粒疫苗有望抵抗包括SARS-CoV-2在内的一系列冠状病毒
最近发表的一系列临床前研究表明美国沃尔特-里德陆军研究所(WRAIR)的研究人员开发的刺突蛋白-铁蛋白纳米颗粒(Spike Ferritin Nanoparticle, SpFN)COVID-19疫苗不仅能引起有效的免疫反应,而且还可能对令人担忧的SARS-CoV-2变体以及其他冠状病毒提供广泛的保护。
一种有序的用于牙周组织再生的纳米结构CaP涂层支架
牙周组织再生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可降解膜引导组织再生,该膜可作为一种屏障来防止软组织浸润,同时允许原生祖细胞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组织再生,但在复杂的病例中成功率较低,因此,一种更好的用于复杂组织再生的方法变得非常迫切。
Nat Nanotechnol:利用新型纳米颗粒或有望靶向作用引发急性肺部炎症的白细胞
2021年12月31日 讯 /生物谷BIOON/ --COVID-19大流行强调了急性肺部炎症(ALI, acute lung inflammation)所产生的破坏性影响,其是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的一部分,也是COVID-19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Nanotechnology上题为“Supramolec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