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 Research:研究阐释人类端粒DNA合成关键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模拟与设计研究组研究员李国辉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准医学研究院教授雷鸣、武健团队等合作,在人类端粒DNA合成关键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端粒是位于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DNA-蛋白复合体,用于保护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完整性。端粒的DNA会随着细胞的每次分裂而逐渐缩短,一旦染色体末端端粒D

2021-12-02

版纳植物园在构建木材树种DNA条形码数据库方面获进展

  木材树种是一类与人类息息相关的重要资源植物,对于维持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价值。然而,木材非法活动经常出现在盗砍盗伐、非法加工和出口、虚假申报以规避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或避税等过程中,因此开发准确、快速的木材树种鉴定工具,对于遏制盗砍盗伐和相关非法贸易、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实际应用价值,而构建木材

2021-12-01

Nat Commun:利用CRISPR/dCas9靶向阻断DNA甲基转移酶,可揭示特定启动子上DNA去甲基化的功能作用

2021年11月22日讯/生物谷BIOON/---人体内的所有细胞都带有相同的遗传密码。正是这种遗传密码的读写---特定细胞中特定基因的“开启”和“关闭”---赋予了细胞以身份。例如,想象一下这样一种灾难性的情况:编码胃部消化酶的基因会在眼睛的视网膜细胞中开启,并开始吞噬周围的组织。细胞关闭特定基因的方法之一是在该特定基因的精确位置向DNA中可逆地添加一种称

2021-11-22

Clinical Chemistry:利用DNA甲基化检测实现胃癌早期无创诊断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汤富酬教授/文路副研究员团队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外科付卫教授团队合作,利用团队之前开发的甲基化CpG短串联扩增与测序技术(MCTA-Seq),通过对患者血浆游离DNA中异常高甲基化CpG岛进行基因组规模的高灵敏度测序分析,实现胃癌早期无创诊断及胃癌、

2021-11-23

新研究发现,身体发出的睡眠信号,竟是大脑 DNA 损伤拉响的「警报」

睡眠对所有动物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每天的睡眠量因物种不同而存在差异。成年人每天大约睡 7-8 个小时,树獭睡 20 个小时,而自由漫游的野生大象只睡 2 个小时。对于人类来说,我们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需要花在睡觉上。当我们疲惫不堪的时候,只要好好睡一觉,我们就能元气满满地开始新的一天啦。那么,我们究竟是如何知道自己需要睡觉的,晚上睡眠帮助机体修复的机制是

2021-11-28

DNA聚合酶分子马达精确动态工作机理研究获进展

  从细胞最基本的各种功能原件开始,进而精确认识其动态工作机理,是认识生命、有效干预生命过程的第一步。随着冷冻电镜技术的发展,蛋白质静态晶体结构可高效获取,为突破生命科学认知局限提供便利。解析蛋白质分子内部复杂部件的动态反应机理,是生命科学未来亟须解决的难题。明晰DNA/RNA聚合酶等马达分子精确动态工作机理,将为高效研发控制病毒复制的有

2021-11-12

肿瘤坏死因子导致线粒体DNA释放和cGAS/STING依赖的干扰素反应支持炎性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几种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和牛皮癣)的关键驱动力,在这些疾病中,受影响的组织显示出干扰素刺激的基因信号。

2021-11-24

Science:肠道杀菌蛋白SPRR2A在肠道蠕虫感染时保护肠道屏障

SPRR2A是一种肠道抗菌蛋白,与以前发现的任何哺乳动物的AMP都不相关。SPRR2A通过塑造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限制革兰氏阳性菌的致病性感染来促进肠道先天免疫。SPRR2A功能的一个独特方面是它在肠道蠕虫感染期间的重要作用。尽管这种感染降低了一些肠道AMP的表达,但SPRR2A的表达被肠道蠕虫感染期间产生的2型细胞因子选择性地增加。SPRR2A保护肠道屏障

2021-11-11

Hepatology: E3泛素连接酶RNF5通过介导PGAM5泛素化保护肝脏免受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是肝移植和肝切除的常见临床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RNF5是一种E3泛素连接酶,在内质网应激、未折叠蛋白反应和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在HIR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2021-11-25

长链非编码RNA CBR3-AS1通过CBR3-AS1 /miR-409-3p/SOD1轴的氧化还原和DNA修复介导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和放射敏感性

长非编码RNA CBR3-AS1在多种癌症中具有重要功能。然而,CBR3-AS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

202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