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biology of Aging:大脑中的脂质积累或是帕金森疾病的早期征兆
2018年5月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eurobiology of Aging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哈佛医学院麦克林医院和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大脑中特定类型脂质分子水平的升高或能指示帕金森疾病的早期症状,相关研究或能帮助研究人员有效鉴别出哪些患者更容易患上帕金森疾病,同时也能帮助研究人员开发出有效治疗帕金森疾病的新型疗法。图片来源:McLean Ho
“爱吃”糖基因也能降低体脂
俗话说,人如其食。但事实证明或许并非如此。而是,你吃某些东西是因为你是谁。科学家就已经知道,FGF21基因会让人们摄入更多的碳水化合物。现在,研究人员首次表明,尽管它对饮食有影响,但这种基因的变体实际能减少体内的脂肪。资料图该研究结果发表在4月10日的《细胞报告》杂志上。该研究论文第一作者、英国埃克塞特医学院分子遗传学家Timothy Frayling表示:“我们很惊讶,与吃更多糖有关的基因,也与
Sci Rep:揭示肠道菌群影响宿主机体血糖和脂质水平改变的分子机制
2018年4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年来,肠道菌群引起了很多科学家的关注,如今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肠道菌群或会影响人类机体的多种生理学功能和疾病的发生;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日本熊本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阐明了肠道菌群的改变对机体糖分和脂质代谢的影响,结果发现,肠道菌群所产生的次级胆汁酸(Secondary bile ac
Cell Rep:让机体摄入更多糖分的基因或许会有效降低体脂水平
2018年4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俗话说,人如其食,但有时候事实证明并非如此;从2013年开始,研究人员就发现了基因FGF21的常见版本能让我们摄入更多碳水化合物;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首次发现,尽管该基因对我们日常的饮食会产生某些效应,但该基因的突变体实际上会降低机体的脂肪含量。图片来源:me
我国科学家发现脂肪储存新机制——脂滴融合
脂滴是一种由单层磷脂膜构成、主要起储存脂肪的细胞器,存在于大多数物种和细胞类型中。脂滴的大小和生长与肥胖密切相关,新生脂滴直径小至100纳米,但在成熟白色脂肪细胞中单室超大脂滴可达100微米,具备很强的储脂能力,其生长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在973计划支持下,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蓬院士团队对脂滴生长和肥胖发生的分子机制展开了系统研究,提出了脂滴生长和脂肪储存的新机制——脂滴融合。在脂肪合成不足时,
选择能效低的供能方式,竟然是为了转移的更爽
如果说人体是一架精密运行的机器,那么癌细胞无疑就是其中的捣蛋分子。它们到处乱逛、侵占资源,还要拉拢健康细胞离经叛道,加入搞破坏的行列。这些古怪的细胞有很多匪夷所思的地方,其中一个就是它们的能量来源。根据著名的Warburg效应,癌细胞偏向于使用低能效的糖酵解供能。攻城掠地需要大量的能量,为何癌细胞放着足够的氧气不用,偏偏要选择看起来性价比很低的糖酵解呢?有句俗话叫做无利不起早。我们讲过那么多癌细胞
低碳水化合物和低脂饮食减肥效果相当
春节长假结束,不少人在“每逢佳节胖三斤”后又开始谋划减肥大计。从饮食上看,低脂饮食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哪个减肥效果更好?美国一项新研究的答案是差不多。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招募了609名年龄在18到50岁间的志愿者,男女各约一半,随机分配他们在为期一年的时间里进行低脂或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研究开始之前,对他们进行了糖耐量测试、胰岛素水平检查和部分基因测序,以便科研人员更好地分析哪些基因编码的
摄入低卡路里甜味剂会提高超重人群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2018年3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最近一项研究,摄入低卡路里甜味剂会提高人们患代谢综合征以及糖尿病的风险,对于肥胖人群来说风险更高。这项研究在最近于芝加哥召开的第100届内分泌学会议上得到了展示。代谢综合征是一系列风险因素的集合,包括扩高血压、高血糖、胆固醇异常以及脂肪过多等。这些因素会提高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进而导致心脏病以及中风的发生。同时这些因素会提高三到五倍患糖尿病的
过度食用高度加工食品或增加患癌风险
法国研究人员日前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食用太多高度加工食品可能增加人们罹患癌症、特别是乳腺癌的风险。按照加工程度由低到高,食品可划分为未加工食品,糖、盐、黄油等烹调配料类食品,由前两类食品结合制成的加工食品以及含有用于改变食品感官性质的工业添加成分的高度加工食品。人们常吃的巧克力、饼干、加香精的饮料、冷冻食品等都属于高度加工食品的范畴。此前已有研究证明
常锻炼的人糖尿病风险低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预测在2025年全球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达到3.33亿,中国已成为世界糖尿病患者绝对人数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国,此持续增长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一个国际团队23日发布一项基于中国人的研究结果,认为行走、慢跑和快跑等锻炼行为与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患病风险下降存在关联,研究人员建议未来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健康宣传。英国伯明翰大学与中国香港中文大学等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