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Research:低温是一种潜在的治疗p53突变肿瘤的新方法
肿瘤抑制基因p53在大约50%的人类肿瘤中发生突变。许多肿瘤相关的突变p53蛋白错误折叠成一种常见的、变性的构象,并在人类肿瘤中积累到高水平。在这些肿瘤中,p53的突变形式提供了促进肿瘤进展的功能。因此,靶向突变p53已经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癌症治疗方法。在这一期中,Lu和同事的研究支持了这样一个前提,即某些形式的突变p53对构象的温度敏感;这些形式的p53在
研究揭示低温逆境下水稻叶绿体发育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品质遗传改良创新团队研究阐明了PPR蛋白CDE4在水稻叶绿体发育,特别是在低温胁迫条件下维持水稻叶绿体正常发育的分子机制,对深入了解PPR家族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叶绿体发育调控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学报(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上。据介
Cell Reports:水稻低温感受器下游调控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温度是影响水稻品种形成和地域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亚洲栽培稻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籼稻低温耐受性较弱,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南和淮河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粳稻低温耐受性较强,主要分布于我国北部和东北部。目前,学界对籼、粳稻低温耐受性差异的分子基础已有一定的了解,低温感受器编码基因COLD1在籼、粳稻之间存在明显差异,COLD1中单个核苷酸变化能够明显改变水稻的耐
Cell Reports:发现水稻低温感受器COLD1调控维生素E-K1网络耐寒新机制
温度是影响水稻品种形成和地域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亚洲栽培稻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籼稻低温耐受性较弱,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南和淮河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粳稻低温耐受性较强,主要分布于我国北部和东北部。目前,学界对籼、粳稻低温耐受性差异的分子基础已有一定的了解,低温感受器编码基因COLD1在籼、粳稻之间存在明显差异,COLD1中单个核苷酸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揭示低温逆境下水稻叶绿体发育的分子机理
近日,水稻所优质稻育种团队在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期刊上发表了题为“CDE4 encodes a pentatricopeptide repeat protein involved in chloroplast RNA splicing and affects chloroplast
新加坡研究人员开发出利用身体作为传输媒介为可穿戴设备供电方法
新加坡国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Jerald Yoo副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人体作为传输媒介,在为可穿戴设备包括在医疗环境中使用的设备供电方面取得了突破。相关研究成果于发表在《自然电子》上。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现在非常流行,它们最显着的缺点之一是需要经常充电。电池的小尺寸和低容量意味着需要每天充电,频繁为多个小型设备充电并不方便。该团
微针阵列可穿戴设备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山大学研究组在《Advanced 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A Fully Integrated Closed-Loop System Based on Mesoporous Mocroneedles-Iontophoresis for Diabetes Treatment》的研究成果。该研究组针对微创跟踪血糖和智能治
Talanta:一种新设备或仅需一毫升血液中就能检测到癌细胞的存在
2021年6月30日 讯 /生物谷BIOON/ --癌症患者血液中的癌细胞数量极少,如果这些细胞能很容易就被检出,那么研究人员只需要使用简单的血液检测技术就能对癌症进行诊断,从而就能减轻患者的疾病负担。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Talanta上题为“Detection of cancer cells in whole blood using a dynamic
微针阵列可穿戴设备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谢曦课题组研发了一种基于介孔微针离子泳的集成可穿戴诊疗一体化系统,应用于糖尿病的原位监测和治疗。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论文题目为“A Fully Integrated Closed-loop System based on Mesoporous Microneedle
植物超低温保存机理研究获新进展
超低温保存(cryopreservation)是在液氮(-196℃)中保存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植物超低温保存通常与离体培养技术(in vitro culture)相结合,可以实现花粉、愈伤组织、体细胞胚、合子胚、种子、离体分生组织和休眠芽的长期安全保存。重要农作物和观赏植物的超低温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