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芯片技术应对临床检验医学的挑战
一、微流控与微流控芯片微流控(Microfluidics)的含义是微尺度下的流体控制,其研究对象是使用微米级通道操控纳升级以下微量液体的系统[1-3]。鉴于芯片是实现微流体控制的主要平台,因而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是微流控的主要研究内容。微流控芯片的制作主要依托于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加工工艺,具
Nature:科学家发现每天产生100亿肠细胞的干细胞巢
2018年6月12日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苏黎世大学(UZH)的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了结肠中的干细胞巢结构。这个结构由特殊的细胞组成,可以激活邻近小肠上皮的干细胞,同时负责维持干细胞的持续更新。如果没有这个激活信号,上皮会被破坏,但是如果持续激活,就会产生早期肿瘤,这项发现有助于提高我们对肠癌和炎症的认识。图片来源:Bahar Degirmenci人类的小肠通常会自己更新。仅仅是结肠——消
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及微流控芯片市场巨大
小编推荐会议:2018(第二届)微流控技术前沿研讨会 一些医院使用西医治疗体系,另一些采用传统中医疗法,但是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实行中西药混合治疗。和其他大多数国家一样,任何新药物、技术或仪器进入中国的公立医院之前,需要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科学家开始研发高科技生物器件的时间较晚。9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开始关注这项全球技术趋势,越来越多地参与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并
新突破—2018(第二届)微流控芯片前沿研讨会
由于医药研究和体外诊断市场需求,促使微流控市场快速增长。目前微流控技术已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新药开发、司法鉴定和食品卫生监督等诸多领域,已成为各国学术界和工业界所瞩目并研究的一个热点。 微流控以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为基础,能够精细构建微观结构,实现三维细
Cell Rep: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有望治疗炎性肠病和结肠癌的新型疗法
2018年6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如今,科学家们在治疗肠道炎性疾病上面临很多挑战,基因、肠道微生物和免疫系统功能紊乱都有一定影响;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魏兹曼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小鼠进行研究发现了一种能够诱发机体天然防御机制的新方法,这或许就能有效减缓肠道炎症表现。图片来源: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研
阿斯利康青睐 器官芯片技术有望加速新药发现
近日,总部位于美国波士顿的Emulate公司与阿斯利康(AstraZeneca)的创新药物和早期开发(IMED)生物技术部达成协议,将其器官芯片(Organs-on-Chips)技术结合到阿斯利康的IMED药物安全实验室中。阿斯利康是首家与Emulate合作,将器官芯片技术整合进内部实验室的医药公司。自2013年起,阿斯利康就已经与Emulate在器官芯片技术方面进行合作。这两家公司曾
“芯片消化系统”技术为发现新的抗辐射药物带来了希望
Cell Death and Disease杂志发表了名为“使用’芯片消化系统’技术模拟放射损伤相关细胞死亡及保护性药物疗效探索”,我们就研究的结果和现实意义对该论文的作者进行了采访。哈佛大学威斯研究所的Sasan Jalili-Firoozinezhad作为第一作者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你能简要地介绍一下你们的研究结果吗?暴露在电离辐射下,无论是因为医疗治疗需要还是意外,都可能发生以胃肠道表现为主要
生物谷专访法国Stilla Technologies公司高层: ——Naica™ crystal 微滴芯片式数字PCR系统
数字PCR技术是基于PCR技术发展起来的核酸检测和定量的最新技术,在众多应用中,在精准医疗方面的应用尤为突出。法国Stilla Technologies公司专注于开发新一代核酸绝对定量技术,其旗下品牌Naica TM Crystal全自动微滴芯片数字PCR仪系统具有高灵敏度、高精准度的卓越性能,自动化和集成化程度高,受到国际和国内广大临床研究机构、诊断试剂开发企业等分子检测和诊断领域的广泛认可。
寒武纪发布国内首款云端人工智能芯片
5月3日拍摄的国内首款云端人工智能芯片。当日,中国科学院发布国内首款云端人工智能芯片,理论峰值速度达每秒128万亿次定点运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科学院3日发布国内首款云端人工智能芯片,理论峰值速度达每秒128万亿次定点运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设想一下未来利用图片进行大规模搜索的场景,云端的人工智能芯片可以为这类应用提供更精准、更快速的大数据处理能力。中科院旗下的寒武纪科技公司成功研制了camb
美国开发出“大脑芯片”人造突触
人脑约有一千亿个神经元,神经元通过100万亿突触(即神经元之间的空间)传递指令,使大脑能够以闪电般的速度识别图案,完成记忆并执行其它学习任务。新兴领域“神经形态计算”的研究人员试图设计出像人脑一样工作的计算机芯片,通过模拟信号工作,类似于神经元。通过这种方式,小型神经形态芯片可以像大脑一样有效地处理数以百万计的并行计算,而目前只有大型超级计算机才可能实现。这种便携式人工智能方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