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利用仿生脂蛋白调节肿瘤基质提高纳米药物靶向肿瘤细胞的新策略
实体瘤中肿瘤基质细胞(如TAM、CAF等)和细胞外基质组成异常复杂的瘤内递送屏障,严重阻碍了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渗透及其靶向肿瘤细胞的递送。并且,瘤内肿瘤细胞分布呈高度异质性,即使制备了纳米制剂也难以突破上述递送屏障靶向肿瘤细胞,严重影响了其临床治疗效果。针对上述难题,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张志文、李亚平研究员领导团队利用仿生脂蛋白系统,通过光热效应破坏肿瘤基质屏障,提高纳米药物靶向肿瘤细胞。这一新策略可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创新药!阿斯利康获令泽舒®(Linzess)中国独家权利,即将上市!
2019年09月19日讯 /生物谷BIOON/ --阿斯利康近日宣布已与合作伙伴Ironwood制药公司就双方关于便秘新药Linzess(中文商品名:令泽舒®,通用名:linaclotide,利那洛肽)的合作协议做出修订并达成共识。根据最新协议约定:阿斯利康获得令泽舒®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的独家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利。根据修订后的合作协议,阿斯利康将在上述地区全权负责
Ardelyx公司新机制疗法获FDA批准上市 缓解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Ardelyx公司宣布,美国FDA批准该公司的Ibsrela(tenapanor)上市,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成年患者。Ibsrela是一款在胃肠道局部抑制钠/氢交换蛋白3(NHE3)的小分子。它能够刺激肠道蠕动,并且降低IBS-C患者的腹痛。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胃肠道疾病,由于便秘造成的腹痛能够显着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2015年American Journal of Ga
科学家研发出基于多尺度螺旋纤维束的仿生可伸缩性生物组织支架
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浙江理工大学科研人员在国际著名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题为“Helical nanofiber yarn enabling highly stretchable engineered microtissue”(螺旋纤维束用于高度可伸缩的人造微组织)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提出了一种简单普适性的制备多级结构螺旋纤维的方法,对其力学性
仿生微流控肝芯片研究进展
肝脏是机体的代谢中枢,它合成血浆蛋白、调节糖原储存、生成激素,也是药物代谢和解毒的主要场所。肝脏毒性是化合物和药物常见的毒性反映,是临床前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传统上,临床前评估通过动物实验进行检测,但是其昂贵的费用、耗时耗力、与人体反应对应性低以及动物福利等伦理方面的问题,使得寻求新型高效的体外评价方法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仿生微流控器官芯片是2011年以来快速发展的一个
动物实验显示油炸食品加剧肠病病情
香脆的油炸食品在全球各地广受欢迎。不过美国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最新动物实验显示,油炸食品会加剧炎症性肠病和结肠癌等肠病病情。他们呼吁肠病患者或肠病高危人群应少吃油炸食品。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癌症预防研究》杂志上发表了相关论文。他们在一组小鼠的食物中加入了煎炸油和新鲜植物油的混合油,而对照组小鼠的食物中只加入新鲜植物油。结果发现,食用了混合油的小鼠结肠炎症有加重迹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机体/器官芯片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2019年8月16日讯 /生物谷BIOON /——器官芯片,作为一种基于微加工技术的的微流体器件,近年来在体外器官模型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由于它可能在物理和化学方面采用微流体装置技术模拟体外环境,因此维持可以通器官芯片来维持细胞功能和形态,并复制器官间的相互作用。来自日本东海大学(Tokai University)和东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okyo)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综述文
人工仿生眼或将问世!
2019年8月3日讯 /生物谷BIOON /——1973年,电视观众看到了《The Six Million Dollar Man》--一部关于一名宇航员利用仿生技术重建身体的电视节目。当时,这个想法似乎很荒谬,该剧的标志性台词--"我们能重建他"--在随后的几年里成为电影中一个广为使用的比喻。跨越45年,仿生技术已经成为医学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失去肢体的退伍军人,还是先天缺陷的婴儿,仿生学都能
微流体芯片在用于癌症液体活检的胞外囊泡分离和分析中的应用
2019年8月9日讯/生物谷BIOON/---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 EV)正在成为癌症液体活检中有前景的生物标志物。从细胞培养基或生物液体中分离出高纯度和高质量的EV仍然是一项技术挑战。在过去十年中,人们已开发出基于微流体的EV操纵技术。迄今为止开发出的基于微流体的EV分离技术能够分为两类:表面生物标志物依赖性的方法和尺寸依赖性的方法。微流体技术允许在单个芯片上集
东南大学赵远锦教授课题组:可应用于柔性电子领域的仿生螺旋藤蔓微导线
2019年6月19日,东南大学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赵远锦教授课题组基于共轴毛细管微流控纺丝技术制备出包裹离子液体的螺旋仿生微导线,进而能够构成柔性可拉伸导电系统。受植物螺旋藤蔓启发,制备得到的包裹离子液体的螺旋微导线壳层为聚偏氟乙烯(PVDF),核层为具有导电性的离子液体,其螺旋形貌可通过调节流体流速实现调控,因而制备出的不同形貌的导线能够表现出不同的导电特性,并可进一步构建具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