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基于纳米酶仿生设计人工过氧化物酶体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纳米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高利增、范克龙和中科院院士阎锡蕴团队通过整合纳米酶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仿照天然酶的活性中心和辅因子的协同作用,设计了一种能够模拟过氧化物酶体内多种天然酶活性的纳米酶,并基于此纳米酶构建了一种可在生理条件下工作的人工过氧化物酶体(artificial peroxisome),并将其用于改善高尿酸血症和缺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制出玉米全基因组SNP芯片Maize6H-60K
11月22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DNA指纹及分子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分子检测团队在国际知名植物学期刊The Plant Journal(IF=6.141)在线发表题为“New resources for genetic studies in maize (Zea mays L.): a genome-wide Maize6H-60K SNP a
《自然》子刊揭示:从进食到禁食,这种肠激素是控制肝脏脂肪生成的关键
肝脏脂肪生成在维持全身能量稳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通过形成富含甘油三酸酯(TG)的极低密度脂蛋白,将能量分配给非肝组织。正常情况下,肝脏脂肪受到严格的调控,但在肥胖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和糖尿病中升高。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5/19(小鼠是FGF15,人是FGF19)是一种进食后期状态的肠激素,由胆汁酸核受体——法尼脂X受体(FXR
肠易激综合征(IBS)新药!β-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vibegron治疗IBS相关腹痛2期临床失败!
目前,vibegron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正在接受美国FDA审查,有潜力成为近10年首个新的品牌处方药。
《科学》:肠菌还能防辐射
近期,《科学》杂志发表了来自北卡罗莱纳大学科研团队的新成果,研究者们注意到,在实验室辐射暴露后幸存的小鼠具有独特的肠菌组成,而且在化疗后的人类患者中也存在类似的现象。毛螺菌和肠球菌丰度的提升有助于辐射后造血恢复和胃肠道修复,它们的代谢物丙酸和色氨酸代谢产物是关键。[1]肠菌,你还管这呢?说辐射,诸位还是先把脑海中浮现的各种家用电子设备们抛开。普通
Nature子刊:外泌体仿生纳米颗粒,有效杀伤肿瘤干细胞,有望解决癌症复发难题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 CSCs),对肿瘤的存活、增殖、转移及复发有着重要作用。从本质上讲,肿瘤干细胞通过自我更新和无限增殖维持着肿瘤细胞群的生命力。肿瘤干细胞的运动和迁徙能力使肿瘤细胞的转移成为可能,肿瘤干细胞可以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并具有多种耐药分子,从而对杀伤肿瘤细胞的外界理化因素不敏感。因此肿瘤往往在常规肿瘤治疗方
华西医院大规模分析:打破传统,做肠镜前无需只吃流食
肠镜是结直肠癌筛查最常用的有效工具,也常用于多种下消化道疾病的诊疗。做肠镜前,通常需要进行肠道准备,包括饮食限制以及药物清肠,从而提高肠镜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是,这个过程非常考验患者的意愿度和依从性。比如就饮食限制而言,诸如蔬果、流食能不能吃等琐碎的问题,就让不少人困扰;经历过清流质饮食的患者中,大约50%都存在心理负担,不愿再次接受结肠镜检查,这对于相
Curr Biol:肠脑轴研究新成果!科学家揭示胃饥饿素影响机体大脑记忆力的分子机制!
2020年10月15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Current 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南加州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影响动物进食时间和频率的激素似乎也会影响大脑的记忆。动物和人类的胃部中均含有名为胃饥饿素(ghrelin)的特殊激素,其能告诉动物和人类什么时候机体处于饥饿状态,并帮助调节机体的代谢,但科
百时美施贵宝S1P受体调节剂有望开辟炎症性肠病“新战场”
日前,百时美施贵宝(BMS)宣布,其口服S1P受体调节剂Zeposia(ozanimod),在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成年患者的关键性3期临床试验中达到两个主要终点。与安慰剂相比,Zeposia在诱导治疗期第10周(18.4%比6.0%;p<0.0001)和维持治疗期第52周(37.0%比18.5%;p<
面向智能仿生感知系统的柔性人工突触研究取得进展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人机交互、仿生感知系统及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同时也对复杂数据的处理和人机交互界面提出新要求。不同于目前基于软件系统和冯·诺依曼构架计算体系实现的神经网络,人脑运算方式具有高效率和低功耗的特点。因此,通过人工突触器件的制备,在硬件层面上模拟人脑的神经拟态器件,对构建新的计算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人工突触器件能够将传感器信号转变成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