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科学家发明能将水变成氢能源的“人造树叶”
这种自给的廉价人造树叶可为偏僻地方和发展中国家提供电力。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近日研发出了第一款实用的人工树叶,可在光照下将水变成氢能源和氧气。该树叶模拟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绿色植物,把水和阳光转化成能量,这一科研成果对生产可持续能源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了最新一期的《化学研究述评》(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杂志上。
PNAS:人造染色体可修复人类细胞基因缺陷
近日,一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称,通过研制人造人类染色体(HAC)修复人类细胞基因缺陷的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与基因治疗中采用的病毒载体相比,HAC可以避免其无法控制基因拷贝数目,以及基因突变和基因沉默等缺点。
:皮肤如视网膜用感光功能防晒伤
当你走到太阳下,感受阳光的不只是你的双眼。你的皮肤也与视网膜一样含有光感受器,从而能够迅速对有害的紫外线辐射采取防御。 皮肤通过产生黑色素而变黑,黑色素可以保护DNA不受紫外线的损伤。我们已经知道,在被太阳暴晒几天后,阳光中的UVB紫外线才会使皮肤增加黑色素的产生,以应对皮肤中的DNA损伤。但是,阳光中的UVA紫外线却可以在几分钟内就促进黑色素的产生。
医学研究: 在人造食管研究方面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近日,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报告了一种组织工程食管,它能抵抗机械应力,在植入到大鼠体内时能发挥功能。这项成果可能代表着在研发临床成功的生物工程食管替代品方面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松下开发医疗机器人造福医护:既是轮椅又是病床
松下开发名为Resyone的机器床椅,近日通过了针对医疗机器人的ISO1342国际安全认证。Resyone可大大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
人造皮肤发明者约翰·伯克逝世 享年89岁
据《纽约时报》消息,人造皮肤发明者约翰·伯克(John F. Burke)11月2日因胰腺癌逝世,享年89岁。 约翰·伯克1922年7月22日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1951年从哈佛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1981年,时任哈佛医学院教授的约翰·伯克和MIT机械工程系教授Ioannis V. Yannas合作发明了首个商业化可再生的人造皮肤。
:利用人类血细胞构建出初始视网膜结构
对人血细胞进行重编程而产生的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培养72天后形成初始视网膜结构:这种结构含有一些特化细胞,如它的外层和内层分别存在着光受体细胞(红色)和神经节细胞(绿色),而位于中层的每个细胞核用蓝色表示。这些细胞层类似于人类眼球正常发育时形成的多层结构。
Biofabrication:用3D打印让视网膜细胞精准“站队”
英国研究人员12月18日报告说,他们利用3D打印技术首次让大鼠的两种视网膜细胞,按照其在视网膜组织中的原本方位精准排列队形,以期未来用这项技术修复受损视网膜组织,进而治疗失明。
科学家成功打印视网膜细胞 失明有望治愈
Science:特殊碳纳米材料可制成人造肌肉
科学家近日发现一种具有大象鼻子中肌肉般旋转韧性的特殊碳纳米管材料,这一发明有望在未来帮助解决纳米机器人驱动的难题。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智能聚合材料研究院的杰夫·斯宾克斯(Geoff Spinks)教授和同事们在近日出版的一期《科学》杂志上报告了他们的这项成果。 斯宾克斯教授说:“我们偶然间发现一种材料,当向其施加一定的电压时,会产生旋转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