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10秒开出肿瘤处方 和医生方案一致
上午10点钟,有着20多年肿瘤临床经验的肿瘤科主任陈锦飞,一边思考,一边把一名乳腺癌患者的病理数据输入给电脑里的助手"沃森",包括治疗史、分期特征、转移位点、危重病情况等。"思考"了不到10秒钟,沃森智能系统就开出了一张详细的西医诊疗方案分析单。南京市第一医院肿瘤内科主任 陈锦飞:“阿霉素加环磷酰胺,前面四个周期再加一个紫杉醇,再加一个分子靶向药进行治疗,方案跟我们临床上诊疗提供的方案
华裔女科学家发明可分拣运输的DNA机器人
一条腿,两只脚,一条胳膊,一只手,身高仅20纳米的DNA机器人正在工作。它每迈一步的距离是6纳米,是人类步长的亿万分之一。别看这一步,DNA机器人需要5分钟来完成。遇到目标“货物”时,DNA机器人的“手”会抓起,将其放至目的地。上述的场景已经变成现实。当地时间9月14日,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助理教授钱璐璐的实验室在《科学》杂志发文,介绍了这一具有分拣功能的DNA机器人,其递送货物的成功率为
开发出分拣货物分子的DNA纳米机器人
图片来自Demin Liu。2017年9月16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助理教授Lulu Qian和同事们开发出一种由单链DNA组成的纳米机器人,这种纳米机器人能够自主地在一种分子表面上“行走”,抓住某些分子,并且将它们释放到指定的位置上。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9月15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cargo-sorting DNA r
机器人穿上“白大褂” 你敢让它做手术吗
装有手术钳的机械臂伸缩,其中的芯片自动传输数据,记录完成的手术量。根据设在上海的长海医院手术机器人国际培训中心提供的数据,从2006年引进首台手术机器人至今年2月,我国已累计开展4万余例机器人手术,机器人走上手术台已成为现实。然而,当你真正躺在病床上,是否会有这样的担心,电压不稳它会乱挥刀吗?万一程序被黑客入侵……“全球最忙手术机器人在中国”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病房中,69岁的罗丹做机器人
瑞士开发能完成眼内注射治疗黄斑变性手术的机器人
黄斑变性是瑞士老年人视力恶化的最主要原因,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发生率约为20%,严重影响老年人视力,导致视野模糊、丧失阅读和驾驶能力,严重的甚至眼睛只剩一些光感。目前医学界对黄斑变性尚没有根治手段,但采用向患者眼内注射药物,可以延缓病变进程,帮助患者保持和改善视力情况。患者每间隔一定时间(3-6周)需要接受一次治疗,瑞士每年进行这种注射术约10万人次。在手术室内对患者进行眼部局部麻
艾伯维向美国FDA提交妇科药物Elagolix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的上市申请
2017年9月8日讯 /生物谷BIOON/ --美国生物技术巨头艾伯维(AbbVie)与合作伙伴Neurocrine Biosciences近日宣布,已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提交了妇科药物elagolix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相关疼痛的新药申请(NDA)。该药是一种实验性、口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目前正评估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
母乳喂养能够降低女性患子宫内膜异位的风险
2017年9月1日/生物谷BIOON/---子宫内膜异位是一种慢性的、难以治愈的妇科疾病,它影响着美国范围内近十分之一的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的症状包括慢性盆腔疼痛、痛经以及性行为时疼痛等等。最近一项由来自Brigham and Women 's Hospital的研究者们发现进行母乳喂养的女性在长期范围内子宫内膜异位的风险相比其它人群要明显较低。相关结果发表在《BMJ》杂志上。(图片摘自www.pi
Science:研究发现植物光合作用中高效捕光的超分子机器结构
8月25日,《科学》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常文瑞/李梅研究组、章新政研究组与柳振峰研究组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该项工作报道了豌豆光系统II-捕光复合物II超级复合物的高分辨率电镜结构,揭示了植物在弱光条件下进行高效捕光的超分子基础。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植物、藻类和蓝细菌进行的放氧型光合作用不仅为生物圈中的生命活动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同时还维持着地球上
科学家建人造精子介导高效产生点突变 新方法
中科院生化与细胞所李劲松研究组和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袁文课题组在一项最新的研究中,结合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和半克隆技术,实现了点突变小鼠的高效制备。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遗传学报》。建立点突变小鼠模型,尤其是致病基因点突变的小鼠模型,对研究基因的功能和疾病的致病机制至关重要,但是通过传统的同源重组编辑胚胎干细胞的方法耗时耗力。近年来,通过 CRISPR-Ca
Ame J Obs Gyn:子宫激素设备并不会影响哺乳
2017年8月27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来自犹他健康大学与新墨西哥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们发现,女性刚分娩之后植入子宫激素设备(hormonal intrauterine device,IUD)并不会影响正常的泌乳与哺乳过程。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杂志上。"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为了控制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