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鉴定出一种至关重要的叶绿体基因MOC1
2017年5月14日/生物谷BIOON/---正确的DNA遗传对健康的细胞生长和分裂是必不可少的。这同样适用于在叶绿体中发现的遗传物质。叶绿体是所有植物细胞的能量中心。叶绿体基因组组装成被称作拟核(nucleoids)的DNA-蛋白复合体。尽管已开展大量的研究来理解植物细胞核中的DNA动态行为,但是针对叶绿体拟核的动态行为,人们知之甚少。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的Yusuke Ko
Nat Commun:子宫外维持早产动物发育时间获得新突破,人造子宫还有多远?
《自然-通讯》本周在线发表的研究 An extra-uterine system to physiologically support the extreme premature lamb 报告了一个可在外部人造子宫中维持超早产羔羊生存的系统。试验中的羔羊存活了四周,是迄今为止子宫外装置维持动物稳定机能的最长时间。
院士专家研讨人造精子技术在复杂疾病中的应用
4月17日,主题为“人造精子技术之完善及其在复杂疾病研究中的广泛应用”第289期东方科技论坛在沪举行。包括周琪、阎锡蕴、宁光院士等来自全国干细胞、发育生殖和复杂疾病遗传学和临床研究领域的50多位专家围绕
人造突触问世,可用于搭建神经网络
科学家用有机材料制成了人工突触,可模仿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多年以来,虽然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但是科学家们仍然难以构建出高效而精巧的大脑仿生计算机。近日,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和桑迪亚国家
美生物学家研制人造生命体助人类殖民火星
北京时间8月23日消息,一位著名生物学家日前表示,通过改造合成的,可以以二氧化碳为生的“人造生命体”,将帮助人类有朝一日殖民火星。 著名基因学家克里格·温特(Craig Venter)对公众表示,这样一种基于二氧化碳生存的人造生命体的培育工作已在进行中。温特和他的研究组去年因为合成首个人造有机体而受到世界瞩目。
伊廷双研究组在豆科分类和含羞草分支叶绿体基因组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豆科是被子植物第三大科,约有765属19500种。豆科植物世界广布,形态和生活型高度多样。豆科的经济价值仅次于禾本科,但豆类植物是人类最重要的植物蛋白质来源,在某些贫困地区甚至是唯一的蛋白质来源。豆科植
寻找科学的圣杯:人造血液或迎来数十年首个重大突破
Doctor 博士是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员,也是一名儿童急救科医生。这是他的实验室最近开展的人造血液临床前研究之一,如果足够幸运的话,他们可能会改写人类在人造血液研究领域长达几十年失败的颓然之势。在美国
意大利科学家用人造视网膜让大鼠重获光明,下半年人体实验
人造视网膜有望让无数人重获光明。意大利的一个研究团队通过植入人造视网膜,使患有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大鼠恢复视力,相关论文发表在 3 月上旬的《Nature Materials》上。并且,该团队将从今年下半年起在人类身上进
Science:首次合成人造小鼠胚胎
剑桥大学科学家 3 月 2 日发表在《 Science 》上的研究报告,他们首次在体外合成了人造小鼠胚胎。他们利用小鼠的胚胎干细胞、滋养干层细胞以及细胞质基质,在培养基中成功地诱导合成了类小鼠胚胎结构。哺乳动物的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