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物体飞出太阳系的时刻正在来临
新华社洛杉矶3月20日电(记者郭爽)美国研究人员20日发表报告说“旅行者1号”探测器已脱离太阳系,不过美国航天局官员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还不能确认这一点。这些争论表明,人类正在迎来人造物体飞出太阳系的历史性时刻。
App Phys Lett:万青等人造神经网络技术领域研究获进展
神经元晶体管(vFET)作为一种多功能、智能化的晶体管,在人造神经网络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类晶体管是通过电容耦合效应计算多端输入信号的加权和,来控制晶体管的导通和截止,能量消耗少,非常类似于人工神经元器件的工作模式。这类器件是在传统硅基电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采用复杂的CMOS工艺制作神经元晶体管,不符合低成本应用的要求,并在新一代柔性、透明电子学领域的应用面临了一定困难。
科学家称纳米人造细胞未来可用于制造抗生药物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大自然是一位聪明的化学家,并不像仅在实验室烧瓶中进行冒泡反应,而是通过酶和核糖体等细胞机械式地逐步构造分子。目前,基于人造核糖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化学家能够赶上地球25亿年来的生物进化,纳米机械有朝一日将作为“蛋白质工厂”,成功组装青霉素等抗生素。
人造迷你肌肉可产生、储存电能
研究人员创制了会对环境中的湿度作出反应并产生电能的特种多聚物薄膜,这种电能可被小型发电机所储存。Mingming Ma及其同事设计了这种新型的薄膜;他们提出,由这些薄膜产生的少量的能量最终可被用来为微型电子设备供电。这些多聚物薄膜的作用如同致动器或人造肌肉,它们在吸收水的时候可变大并在排出水的时候会收缩。
Science:高度复杂的人造分子机器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模拟自然分子的制造过程,研发出了高度复杂的人造分子机器,是目前世界上同类分子机器中最为先进的,可谓在实验室内掀起了一场微尺度的工业革命。相关科研报告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上。 此项研究由该校化学学院的戴维·利教授所主导。他解释说,这种借助分子(链)来合成制造分子的机器开发方式就像汽车厂里的机械装配流水线。
科学家首次培育“人造鼻子”并成功移植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专家们在患者手臂上最新培育出一个人造鼻子,亚历克斯-赛法利安教授称,这个人造鼻子与之前患者的鼻子结构相同。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亚历克斯-赛法利安教授负责这项人造鼻子实验及移植手术 这是首次从手臂培育人造鼻子的成功移植手术,科学家称这一手术可用于帮助车祸受伤者和战争伤员恢复正常的嗅觉能力。
美科学家利用耳残者自身细胞培育出人造耳朵
麻省总医院组织工程学实验室的一个钛材料支架(左),外形与耳朵一样,用于培育人造耳。右侧为塑料材质的3D耳朵模型。 这组图片展示了从电脑建模到最终移植的人造耳培育全过程。 麻省总医院组织工程学实验室负责人凯瑟琳·桑德巴克,怀里抱的老鼠移植了利用绵羊细胞培育的人造耳朵,尺寸与人耳相当。 美国麻省总医院的科学家成功在实验室培育出人造耳朵,能够为伤残士兵等耳残者带去福音。
NEJM:FDA开始监管食品工业并全面禁止人造反式脂肪
Crisco公司为保证其商业利益,使用人造反式脂肪,以获得长效保质期和油炸烹制的稳定性。这些脂肪随后被用于快餐、炸食、烘焙食品、人造黄油和咸饼干。氢加载到植物油结构中会产生半氢化油,继而成为饮食中反式脂肪的主要来源。
多国打造人造肌肉:力量为人类肌肉85倍
据国外媒体报道,澳大利亚、中国、韩国、加拿大和巴西科学家共同研制出具有革命性的超强壮人造肌肉,承重能力达到自身重量的10万倍,所能产生的力量是人类肌肉的85倍。随着这一新发明的问世,研制科幻小说中的超级机器人成为一种可能。此外,这项技术也可用于研发智能布料和百叶窗,前者可在气温下降时提高温度,后者可在阳光强烈时自行闭合。
日成功开发出真丝人造血管
据《中日新闻》2012年11月10日报道,福井经编兴业公司与东京农工大学真丝人造血管研究专家朝仓哲郎教授合作,成功开发出真丝人造血管并取得批量生产技术专利,填补了国际上这一领域空白。 真丝人造血管制造采用了经特殊加工的蚕丝,用独特的针织技术卷成筒状,外面用另类蚕丝做保护层,防止血液外漏,可以说是蚕丝与编织技术的最佳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