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REP-UK:人脑存在处理图案不规则机制
10月12日,日本山口大学12日发表公报称,该校一个研究小组通过试验证实,人脑存在处理二维图案不规则性的机制。该成果有望在人工智能等领域促进图像识别和图像合成技术发展。 日本山口大学时间学研究所教授宫崎真、助教山田佑树和NTT通信科学基础研究所研究员河边隆宽率领的研究小组,招募了20名成年志愿者进行试验。
Neuro Agi:短时间运动可提高老年人脑功能
近日,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在《老年神经生物学》(Neurobiology of Aging)杂志上发表文章说,老年人短时间运动即可使右脑的特定部位活跃,弥补左脑承担的判断功能。这是世界首次揭示运动可提高衰退大脑的功能补偿。 日本筑波大学和自治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以平均年龄21.5岁的20名学生和平均年龄69.3岁的16名身体健康的老年人为对象,进行了判断能力的测试。
人脑工程引市场关注 脑疾药企受资金追捧
一则“人脑工程”科研项目获10亿欧元研究经费的消息,让A股市场上炒作之风再起,冠昊生物、复旦复华昨日均告涨停。究竟什么是人脑工程?目前的研发进度如何?我国的研究地位怎样?技术突破后会给哪些公司带来影响?记者昨日多方采访获悉,“人脑工程如果实现突破,首先将给脑部疾病诊疗带来革命性影响,包括癫痫症、帕金森综合症在内的脑部疾病的药物临床实验阶段有望大大缩短。
PNAS:科学家给人脑语言中枢重新定位
1月30日,美国研究人员宣布,人脑语言处理中枢并不位于大脑皮层后部,科学界关于这一问题的认识长期以来是“错误”的。 论文作者、美国乔治敦大学医学中心教授约瑟夫·劳施埃克当天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说,100多年的旧理论被推翻,“教科书将需要改写”。 19世纪末,研究脑损伤和中风的德国医生韦尼克提出,人脑语言处理中枢在大脑皮层后部,位于感知声音的听觉皮层之后。
超级计算机将在单个细胞尺度精确模拟“人脑”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4月15报道,人脑的能力或许会让现有机器相形见绌,但科学家们目前正打算让全球功能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变身为“人脑”。如果成功,那么,该“人造大脑”将彻底变革我们对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疾病的理解,甚至让我们进一步洞悉人类如何思考、做决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