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免疫学》:科学家发现生命早期压力诱导神经突触损伤的机制!或影响儿童用药

Won-Suk Chung及其同事们发现,压力诱导产生的糖皮质激素,能够通过糖皮质激素受体-MERTK途径来促使星形胶质细胞“吃掉”更多的兴奋性突触,从而引起早期生活压力导致的异常行为。

2023-08-10

Nat Neurosci:揭示突触突触核蛋白介导内源性大麻素的释放

内源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s)是一类神经递质(身体自然产生的化学信使),可将特定信号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这类神经递质被认为支持几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包括睡眠、情绪和食欲。

2023-06-26

科研人员设计新型“人工光细胞”构建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高翔课题组与美国芝加哥大学田博之课题组,报道了新型“人工光细胞”构建方法,将半导体材料吸收光能产生电子有效转化为生物能,使不能利用光能的工业发酵微生物

2023-08-01

Brain-X:浙大祝向东团队综述人工智能模型Transformer在脑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恶性脑肿瘤显著增加了全球人类致残率和死亡率,早期发现和诊断是改善脑肿瘤治疗效果的关键。目前,Transformer作为一种可应用于脑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深度学习模型,正在吸引广大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2023-08-28

Cell:我国科学家成功开发出针对α-突触核蛋白的PET示踪剂

脑成像扫描是诊断帕金森病(PD)和排除其他运动障碍的有力工具。PD患者大脑---特别是大脑中的黑质(substantia nigra)---的路易体(Lewy body)和路易神经突(Lewy neu

2023-07-17

NEJM综述:人工智能在分子医学中的应用

在过去的十年里,技术的进步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在规模上测量基本生物过程的能力。由此产生的数据量需要越来越多针对多维生物数据集分析的机器学习方法。

2023-08-01

Science:人工智能正在提升人类对抗传染病的水平

人工智能(AI)是科学家们对抗传染病的工具箱中的新成员。在短短几年时间里,AI加速了医学科学和公共卫生领域一些最紧迫问题的进展。

2023-08-03

武汉大学郭明雄/孙桂鸿团队开发人工载药囊泡纳米平台,突破血脑屏障,治疗胶质母细胞瘤

研究团队利用脂质体挤出器获得了一种ANG肽修饰的工程化囊泡——ANG-TRP-PK1@EAVs,ANG肽为脑胶质瘤细胞膜上高表达LRP1蛋白的配体。

2023-08-21

人工智能预测患者的癌症起源和治疗反应,帮助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策略

总而言之,癌症具有广泛的异质性,因此个性化治疗是癌症治疗的正确发展方向。该研究开发的人工智能模型——OncoNPC,极大地方便了个性化治疗的实施,可以准确预测癌症的起源,辅助医生为原发灶不明癌(CUP

2023-08-14

斯坦福科学家发现,长期抑制γ分泌酶会通过降低神经元胆固醇水平损害突触功能

这项研究确认了γ分泌酶在神经元中的特异性作用,并在PSEN1与胆固醇代谢以及ApoE之间建立了机制关联。遗憾的是,研究并未寻找到γ分泌酶作用的具体底物,也并未提供与AD发病机制相关的直接证据。

2023-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