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食用菌松乳菇首次在中国人工培育成功
记者20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于富强博士及其团队开展的松乳菇人工培育研究取得系列进展,并于近日在贵阳种植园内出菇。这是中国首次有充分证据显示的松乳菇人工培育成功。松乳菇组属乳菇属红菇科,包括大部分可食用或药用且美味的乳菇,这其中以松乳菇最为著名,与松露、松茸、牛肝菌、羊肚菌、鸡油菌等名贵野生食用菌比肩,在北半球各国被广泛采食。于富强介绍,松乳
Cell Rep:科学家发现可能性的潜在靶点 有望帮助开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型疗法
2020年11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密歇根州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识别出了一种潜在的遗传靶点,或有望帮助开发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型疗法,相关研究结果有望帮助改善遭遇严重子宫内膜异位症影响的女性的健康状况。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重点对携带ARID1A基因突变的女性所患
人工改造的外泌体传递miRNA和化疗药物逆转了肿瘤的耐药性
结直肠癌(CRC)是世界范围内第三大致死癌症,由于其侵袭性强、预后差和缺乏靶向治疗,因此发病率较高。基于5-氟尿嘧啶(5-FU)的化疗在CRC的治疗中起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长期使用5-FU会产生多药耐药性(MDR),从而严重削弱了治疗效果[1, 2]。最近,科学家们发现癌症耐药株中miRNA在耐药性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且药物抗性的分子靶点和机制也被阐明[3,
Radiolog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帮助提高乳腺癌诊断率
根据《Radiolog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人工智能(AI)可以提高放射科医生在分析乳腺癌筛查乳房X光照片时的效率。
Cummon Biol: 人工皮肤具有与天然皮肤一样的特性
RIKEN生物系统动力学研究中心(BDR)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改进的人体皮肤等效物,可以在横向上再现牵引力平衡,这种特性可以控制皮肤的结构和生理功能。这种人造皮肤将增强对皮肤生理功能的深入分析,为疾病或衰老引起的皮肤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并减少对动物测试的需要。
1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最早可能在子宫中就开始了?
6月龄内确诊的糖尿病通常被认为是单基因突变引起的,而非1型糖尿病。这一认知近期受到了新研究的挑战。这项研究发表于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官方期刊《糖尿病》(Diabetologia)。对6月龄内即诊断为糖尿病的大量特殊小患者分析发现,他们患上的并非已知的单基因糖尿病,而可能是极早发病的一类1型糖尿病;而且,一些因素甚至提示,他们的发病最早有
科学家们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改善多种人类疾病的诊疗?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近期发表的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阐述科学家们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改善多种人类疾病的诊疗,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1】Nat Med:开发出新型AI诊断工具 不需要进行检测就能预测COVID-19的感染风险doi:10.1038/s41591-020-0916-2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Medi
Nature:科学家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透明度和可再现性提出质疑!
2020年10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纽约市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对利用人工智能系统来进行乳腺癌筛查的评估研究提出了异议,研究者Levi Waldron说道,我们对于那些用于卫生应用的人工智能算法缺少一定的透明度表示关切。图片来源:Unsplash/CC0 Public Domain在最
肠道微生物组或在个体出生前就已经在其母体子宫内开始发育了!
2020年10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拉筹伯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健康的菌群或许在个体出生前就已在其肠道中“茁壮成长”了。研究者表示,机体的肠道微生物组或许在胚胎在子宫内生长到5个月时就已经开始发育了,肠道微生物组对于机体的生存至关重要,同时其还与消化
Sci Rep:科学家成功利用人工RNA编辑技术修复基因组遗传代码 有望治疗多种遗传性疾病
2020年10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目前并没有确定的疗法来治疗由点突变引起的多种遗传性疾病,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日本先进科学技术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利用人工的RNA编辑研究了一种治疗手段在治疗遗传性疾病上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尽管基因编辑技术作为一种基因修复技术备受关注,但诸如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