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剑桥科学家首次通过人造大肠杆菌,实现病毒抵抗以及人工聚合物合成

大肠杆菌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式工业微生物,在医药、化工、农业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近30年来,多种代谢工程改造的新策略和新技术,被用于设计、构建和优化大肠杆菌细胞工厂,极大地提高了生物法合成化学品的生产速率和产量。不过,此前对于大肠杆菌的利用,仅局限在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上,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化工生产的需求。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努力改造大肠杆菌,试图让它按照人们的设

2021-06-10

Sci Rep:新型人工智能技术或有望实时检测患者机体中的癌变组织

2021年6月3日 讯 /生物谷BIOON/ --将吲哚菁绿(ICG,indocyanine green)与近红外内窥镜技术(near-infrared endoscopy)技术相结合能够增强手术中组织微灌注的实时评估能力,同时还能动态揭示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区别,尤其是通过视频软件荧光分析的技术。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

2021-06-02

高温胁迫诱导叶片衰老的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高温天气出现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高温胁迫诱发的早衰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物量的累积,然而目前,学界关于高温胁迫诱导叶片衰老的机制仍缺乏系统认识。此外,作为细胞内源计时机制的生物钟在调节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尚不清楚其是否参与调控高温胁迫诱导衰老的进程。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雷课题组此前发现,光敏色素相互作用因子

2021-04-17

将红细胞改造为人工抗原呈递细胞,有潜力治疗一系列癌症

2021年5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T细胞通过T细胞受体(TCR)对癌症抗原的特异性识别,在抗癌免疫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近年来,旨在操纵或模拟T细胞反应的方法(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已成为抗癌治疗的一个重要焦点。然而,与这些治疗相关的局限性(包括致命的不良反应和某些情况下的抵抗性产生),以及自体CAR-T细胞所需的复

2021-05-21

柳叶刀子刊EBioMedicine:人工智能鼻息肉病理诊断最新成果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杨钦泰教授(通讯作者)团队联合清华珠三角研究院韩蓝青教授(共同通讯)和任勇研究员(共一),我校附属第三医院病理科邵春奎教授和陈健宁教授(共一),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附属第五医院洪海裕教授、附属第七医院孙悦奇教授等,在柳叶刀子刊EBioMedicine在线发表了“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

2021-05-05

Nature:新型人工智能系统或能改善多种人类复杂转移性癌症的诊断

2021年5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原发不明癌症(CUP,Cancer of unknown primary)是一组非常神秘的癌症诊断形式,即肿瘤起源的主要原发性位点并不能被确定,这对于科学家们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因为现代的治疗方法主要针对原发性肿瘤;最近的研究集中在使用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来识别肿瘤的起源;然而基因组的检测并不总是能奏效,而且

2021-05-07

叶片基-顶轴生长的激素调控研究获进展

  自然界中叶片的形态多种多样,仅长宽比的不同就可以将叶片分为从细长形到卵圆形的不同叶形。叶片具有三个生长轴,近-远轴、中-边轴和基-顶轴,叶片在这三个轴向上的生长分别决定了叶片的厚度、宽度和长度。其中,近-远轴和中-边轴发育的调控机制了解得较为清楚,而基-顶轴方向的生长是如何被调控的却知之甚少。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焦雨

2021-04-02

利用X线胸片人工智能诊断新冠肺炎的研究成果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发表

近日,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林天歆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发表题为“A deep-learning pip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discrimination of viral, non-viral and COVID-19 pneumonia from chest X

2021-04-24

Nature:利用真实数据和人工智能评价肿瘤临床试验的入组标准取得进展

  在药物开发过程中,人类的临床试验是必要的步骤。临床试验的入组标准是导致临床试验低入组率的一个关键障碍。例如,研究发现约80%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符合临床试验的标准。结果,86%的临床试验未能在目标时间内完成招募受试者。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认为,临床试验入组标准任意排除患者,应简化和扩大。美国FDA也强调,在没有确凿的临床证据的情况下

2021-04-11

Science:人工设计抗体分子的组装与模块化

抗体分子目前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因为它们可以特异性地针对不同靶标。 通过将抗单个抗体分子聚集装配,往往能够起到提高结合功效的效果。

2021-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