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揭示胚胎神经发生与成体神经发生差异性调控新机制

神经发生是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新生神经元的过程,对哺乳动物大脑的正确发育及功能连接建成至关重要。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室管膜区域的神经上皮细胞通过对称分裂扩增祖细胞库,当神经上皮增厚至假复层室壁时,神经上皮细胞转化为放射状胶质细胞,即胚胎神经干细胞(eNSCs),后者直接产生神经元,或经中间前体细胞间接产生神经元。与此同时,一部分的eNSCs开始缓慢增殖并存留

2019-12-15

台湾浩鼎抗体药物偶联物OBI-999启动首个人体临床研究,治疗多种实体瘤!

2019年12月19日讯 /生物谷BIOON/ --台湾浩鼎生技股份有限公司(OBI Pharma,Inc.,以下简称浩鼎)近日宣布启动一项I/II期临床研究(NCT04084366),评估其抗体药物偶联物(ADC)OBI-999用于多种实体瘤的治疗。该研究计划招募胃癌、胰腺癌、结直肠癌、食管癌等实体瘤患者,目的是验证OBI-999在这些患者群体中的安全性和

2019-12-19

研究揭示人类精子和胚胎特有的染色体结构

  染色体三维结构是重要的表观遗传因素,与基因的表达调控密切相关。研究染色体三维结构在人类精子及早期胚胎中的动态变化和调控分子对于深入理解人类胚胎发育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人类个体发育从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开始,经历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由一个细胞逐渐分裂分化形成一个含有上百种细胞类型、多种器官的复杂有机体,但人类精子和卵子受精后,细胞核中的

2019-12-06

研究发现六亿年前的胚胎发育机制

动物(特指后生动物,即包括最简单的海绵动物到最复杂的脊椎动物在内的所有多细胞动物)无疑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作为动物界的成员,人们对动物究竟是何时并如何起源的抱有天然的好奇心,但直到今天,这仍然是演化生物学领域悬而未决的重大科学难题。现代动物界包括三十多个动物门类,已有研究表明它们拥有一个距今大约7亿多年的共同祖先。这一共同祖先由多细胞组成,而且细胞有功能分化,它是由更古老的单细胞祖

2019-12-01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和山大合作揭示人类早期胚胎染色体结构动态

 《自然》杂志刊发了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刘江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教授陈子江团队合作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揭示了人类早期胚胎中的染色体三维结构的动态变化,并发现CTCF蛋白对于早期胚胎发育中拓扑相关结构域(TAD结构)有着重要的调控功能,为进一步揭示人类胚胎发育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染色体三维结构是重要的表观遗传因素,与

2019-12-05

我国科学家发表两篇Science论文,揭示灵长类动物胚胎发育之谜

2019年11月26日讯/生物谷BIOON/---原肠胚形成(gastrulation)是发育中的里程碑事件,它涉及早期胚胎发生中出现的一系列复杂的分子、物理和能量重塑转变。不同物种间的这种转变过程各不相同,导致地球上动物形态的多样性。由于技术和伦理上的限制,灵长类动物原肠胚形成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尚不清楚。缺乏处于原肠胚形成阶段的灵长类动物胚胎样品限制了科学家们对灵长类动物中这一关键事件的理解。近期

2019-11-26

CRISPR基因编辑疗法在人体中的早期研究结果显示出了一定希望

2019年11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来自美国Vertex制药公司和瑞士的CRISPR Therapeutics公司的官员宣布,对人类血液病患者进行的CRISPR基因编辑疗法的初步研究结果展现出了一定的希望,两家公司之间的联合项目在欧洲的一个地方和美国的另一个地方进行,目前相关研究结果已经发布到了Vertex制药公司的网站上。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围绕使

2019-11-28

CRISPR基因编辑疗法人体临床试验公布积极数据

 CRISPR Therapeutics和Vertex Pharmaceuticals昨日宣布CRISPR/Cas9基因编辑疗法CTX001,在正在进行的1/2期临床试验中取得积极中期数据。一名输血依赖性β地中海贫血症(TDT)患者和一名严重镰状细胞贫血症(SCD)患者在接受CTX001治疗后,均达到停止依赖输血的效果。这是在美国进行的首个评估CRISPR基因编辑疗法的人体临床试验。β地

2019-11-20

Cell Rep:研究揭示RNA分子对于胚胎干细胞分化的重要性

2019年11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胚胎干细胞(ESC)具有自我更新的双重能力和分化的潜能,而两者都需要受到严格的调节控制。在ESC分化过程中,干细胞会发展为特殊的细胞类型,例如皮肤细胞,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虽然我们对ES细胞调控的理解主要在于转录和表观遗传差异等方面,但我们对转录后调控的作用仍知之甚少。 最近,丹麦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由PolyA-tail eXos

2019-11-21

复旦科学家发明仿生纤维传感器 可实时监测人体

 复旦大学科学家研发一种可注射的纤维状生物传感器,植入后该传感器就像毛发一般附在皮肤表面,纤细柔软并可以实现对体内多种化学物质的长期、实时监测。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个人生理信息的实时监测及其带来的个体化医疗受到关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一类可以将化学信号转化成电信号的装置,可用于监测特定化学物质,在可穿戴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据介绍,现有的可植入式传感器因其材料本身模量大,存在刚性器件和

2019-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