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IIT推动沙利度“老药新用”的中国实践

沙利度胺(Thalidomide),又名反应停,因海豹胎事件臭名昭着。1957-1961年,因反应停致畸的婴儿保守估计有8000多名,该药因此被撤。反应停事件是药物史上的悲剧,也正是由于这场悲剧,催生了著名的《科夫沃—哈里斯修正案》。1963年,一名以色列科学家再次打开岁月尘封,意外发现沙利度胺对麻风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麻风型结节红斑有神奇的疗效。1993年美国FDA批准沙利度胺重新上市治疗麻风型结

2018-04-21

非那雄可以预防男性患前列腺癌长达16年!

2018年3月25日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一项发表在《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上的SWOG临床实验分析结果,使用非那雄胺可以在长达16年的时间里防止男性患前列腺癌,这是此前纪录的两倍。图片来源:Wikipedia一种新的研究策略使得这项研究成为可能——将国家老年人医疗保险公布的数据和临床试验数据(在这项研究中,数据为SWOG进行

2018-03-25

苯酞获“渐冻人孤儿药”资格 迈向50亿市场

 石药集团于2018年3月11日晚间公布,石药集团开发的用于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药物“消旋-3-正丁基苯酞”(丁苯酞),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颁发的孤儿药资格认定。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也叫运动神经元疾病,俗称“渐冻人症”。这是一种罕见性疾病,多见于40~50岁的男性,其病因至今不明,医学认为部分病例与遗传及基因缺陷有关。渐冻人症是运动神经细胞进行性退化,导致的四肢、

2018-03-20

单胺氧化酶的改造及催化手性的合成研究取得进展

 单胺氧化酶是一类极具应用潜力的生物催化剂,在环境友好的条件下,可选择性氧化一种构型的胺生成亚胺。如果在反应体系中加入非选择性的还原剂,可以催化胺的消旋体合成单一构型的胺。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朱敦明带领的生物催化与绿色化工研究团队,与天津工生所研究员吴洽庆带领的生物催化剂发现与改造研究团队,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探索该类酶的立体选择性控制机制并挖掘其应用潜力,对来源于氧化

2018-02-24

胜教授团队新发现:只要激活一个基因就能诱导出干细胞

 将普通细胞诱导为干细胞的技术,至今已有了十多年的历史。问世之后,干细胞诱导技术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在临床应用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今日,Gladstone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同时也是清华大学药学院首任院长的丁胜教授团队开发出了一种创新的干细胞诱导技术。利用目前火热的CRISPR技术,研究团队能“激活”细胞里的特定基因,让细胞摇身一变,成为干细胞。这项重量级研究也刊登在了《细胞》子刊

2018-01-19

金城医药注射用头孢西钠适应症扩展获批

12月20日,山东金城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城医药”)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广东金城金素制药有限公司(金城金素)于近日收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签发的《药品补充申请批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有关规定,经CFDA审批,金城金素申请的注射用头孢西丁钠符合药品注册的有关要求,批准说明书修订的补充申请。在原适应症的基础上,注射用头孢西丁钠参照美国 FDA 橙皮书原研

2017-12-21

现代制药非那雄片处方变更获CFDA批准

19日,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现代制药”)发布公告,公司收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核准签发的非那雄胺片《药品补充申请批件》。审批结论显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有关规定,经审查,非那雄胺片符合药品注册的有关要求,批准补充申请事项:1、处方变更。2、修订注册标准。注册标准照所附执行,有效期24个月,贮藏条件为“避光、密封保存”。其他按原批准内容执行。药物名称:非那

2017-12-18

Optune联合替莫唑治疗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十年生存结果公布

EF-14试验是十多年来,在不考虑患者特征的情况下用于证明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在统计上和临床上总生存期显着延长的第一个试验。NovoCure公司今日宣布,其Optune联合替莫唑胺(temozolomide)治疗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GBM)III期临床关键试验的最终分析结果已经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最后的分析证明,与单独使用替莫唑胺的患者相比,接受Optune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患者

2017-12-20

烤肉、药丸、致癌物以及三聚氰们究竟如何影响身体?统统由肠道微生物说了算!| 科学大发现

外国有一句古老的谚语“一个人吃的肉是另一个人的毒药”,这句话登上了6月份的《科学》杂志。难道《科学》也开始灌鸡汤了吗?不不不,这里的“肉”和“毒药”指的并不是个人喜恶,也不是由你的大脑决定的,而是肠道!是的,今天的主角就是我们熟悉的老朋友——肠道微生物。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总结了我们日常会吃的、接触的食物、药物和污染物进入体内遇到肠道微生物后,会发生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1]!由于每个人的肠道微生物组

2017-11-27

研究揭示虫草素和喷司他伴随生物合成分子机制

 Cell子刊Cell Chemical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王成树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Fungal cordycepin biosynthesis is coupled with the production of the safeguard molecule pentostatin(虫草素伴随保护分子喷司他丁的生物合成)”。该项研究完整解析了虫草素

2017-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