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科院发现乙酰化修饰可调控大肠杆菌中氨基酰 -tRNA 合成酶的活力
图:AcP 和 CobB 通过调控 aaRS 的乙酰化和去乙酰化修饰调节它的氨基酰化活力。一定的生理条件下 AcP 通过上调 aaRS 的乙酰化水平,关闭酶活性;而乙酰化修饰可通过 CobB 的去乙酰化使 aaRS 恢复活性。4 月 28 日,国际学术期刊《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Nature:饮食中的氨基酸可能是使癌细胞饥饿的关键
根据Nature发表的新研究,从小鼠的饮食中去除某些氨基酸——蛋白质的组成部分,减少肿瘤生长并延长生存期。研究人员在美国研究所UK Beatson研究所和格拉斯哥大学发现,从小鼠饮食中去除两个非必需氨基酸——丝
Nucleic Acids Research:揭示支架蛋白BRPF2调控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BO1活性的分子机制
2月24日,国际学术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丁建平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Structural and mechanistic insights
矛与盾之争----病原菌通过抑制组蛋白乙酰化而调控宿主先天免疫反应
植物的先天免疫系统可以识别病原菌并启动抗病基因的表达,但是在进化过程中,病原菌会演化出新的机制来逃避寄主免疫系统的监控。病原菌侵染常常会导致作物绝收,会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以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为例,该病原菌可以侵染大豆的根茎而导致大豆绝产,每年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10亿美元。
研究发现会吃塑料的真菌:塔宾曲霉菌对聚氨基甲酸酯的生物降解
工业合成塑料的生产与使用已经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聚氨基甲酸酯(PU)是一种新兴的有机高分子材料,被誉为"第五大塑料",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建筑和汽车等,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泡沫塑料、海绵和汽车
北京大学揭示双酚芴或致小鼠不良妊娠
3月1日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一项研究提出,一种用于生产不含双酚A(BPA)塑料的化学品双酚芴(BHPF)可能在小鼠中导致不良妊娠结果。研究还表明,商业用水瓶中的BHPF可能会进入饮用水中。但该研究只在小鼠中进行
科学家发现肿瘤细胞通过胞饮方式摄取氨基酸的新机制
哺乳动物各组织发挥其生理功能依赖于各种营养物质的支持。我们知道人体代谢产物的变化参与了癌症的病理过程,但是究竟是哪些营养物质支撑了整个恶性肿瘤细胞的高速生长,对此我们知之甚少。氨基酸是大多数癌细胞所必
高大明教授:代谢酶PGK1乙酰化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和肿瘤发生
12月16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6肿瘤代谢与营养研讨会:能量的管理与平衡隆重召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高大明研究员为我们带来了主题是《Acetylation dependent regulation of PGK1: Function
PLoS Med:氨基酸代谢受损或可导致糖尿病风险增加
一项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LOS Medicine上的新研究发现了五个遗传变异与支链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的含量更高有关。研究人员还发现这些遗传变异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也存在相关性。
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及前景
20世纪人们向癌症宣战以来,随着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比如吸烟和肥胖率的降低、日常饮食中水果蔬菜的增加、癌症早期筛查的普及和癌症靶向药物的面世,癌症患者的死亡率有了明显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