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中国学者首次撤回Nature封面文章引关注

Nature上一次撤销封面论文花了整整8年,而这一次只用了5个月。7月22日晚11点,一度引起学术轰动、由中美科学家合作完成的Nature封面论文“缅甸白垩纪蜂鸟大小的恐龙”正式撤稿。“最小恐龙”实为蜥蜴!该文章自3月12日发表以来争议不断。先是刊出仅24小时后,国内多位学术同行联合发表质疑文章。紧接着,一些国际同行也纷纷指出其标本分析的缺陷。最终,5个月后

2020-07-23

中国学者开发新型单碱基编辑工具,显著降低基因编辑脱靶效应

 北京时间5月18日晚间,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方法学》(Nature Methods)在线发表了来自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中科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等团队的一项研究,题为“A rationally engineered cytosine base editor re

2020-05-19

Science连发3篇中国学者文章,呼吁对野生动植物的关注

3月27日,最新一期 Science 同期发表了来自中国学者的三篇文章(Letters)。这三篇文章均关注和呼吁中国野生动植物。1、永久禁止野生动植物的消费题目:Permanently ban wildlife consumption(永久禁止野生动植物的消费)通讯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张立教授尽管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起源尚未最终确定,但中国的

2020-03-31

7位中国学者受邀加入!Cell学术顾问委员会“扩容”

 近日,《中国科学报》注意到,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官方网站更新了《细胞》(Cell)杂志学术顾问委员会名单。高福、周琪、王宏伟、黄三文、高彩霞、陈玲玲、张泽民等7位中国科学家入选。加上2013年入选的曹雪涛和邓宏魁,Cell学术顾问委员会已有9位中国学者。目前,该委员会共有119人。Cell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生命科学领域的顶级期刊,自

2020-03-18

中国学者发现参与植物涩味化合物水解关键基因

 记者从安徽农业大学获悉,该校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夏涛课题组,首次从植物体内发现并鉴定了参与植物单宁化合物降解的单宁酰基水解酶基因。该项成果以“植物单宁酶的发现:植物单宁酶在水解单宁中的作用 ”为题,日前在线发表在国际植物学权威学术期刊《新植物学家》上。植物单宁是植物界普遍存在的酚类化合物,是植物在生存适应过程中为了抵御病毒、菌类等微

2020-03-02

中国学者入选《自然》2019十大科学人物

 英国《自然》杂志17日发布2019年全球十大科学人物,中国北京大学的邓宏魁教授凭借在人类干细胞基因编辑领域取得的成果入选。《自然》新闻特写主编里奇·莫纳斯特斯基说,这个榜单选取了那些在本年度科学界重要事件中扮演关键角色的人物。邓宏魁是唯一一名登上榜单的中国学者。据《自然》介绍,他和团队对人类干细胞进行基因编辑,使它们能抵御艾滋病病毒感染,随后移植

2019-12-25

国学者最新研究表明:外泌体miRNA或将更适合结肠癌早期诊断

 结肠直肠癌(CRC)是全球诊断率排名第三的消化道恶性肿瘤。2018年,约有881,000人死于CRC。据统计,超过70%的CRC位于结肠,也就是结肠癌(CC)。CC在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近年来,亚洲国家CC的发病率也逐年递增,CC的诊断和治疗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早期CC患者可以通过手术等手段得到治疗,5年生存率

2020-01-02

国学者研发新技术可高效杀灭导致“灰指甲”的真菌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黄青等人研发了一种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的新方法,可高效杀灭导致“灰指甲”的真菌。行业知名学术期刊《等离子体科技》日前发表了该成果。“灰指甲”主要是由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感染导致的,虽可采用口服、外用药物或手术治疗,但比较顽固、容易复发。常见二型:①真菌性白甲(浅表性白色甲真菌病) 此型病损局限于甲面一片或其尖端;②甲下真

2019-12-15

国学者发现哺乳动物听觉和咀嚼器官分离证据

2019年12月5日,《科学》(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毛方园、王元青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孟津等学者关于早白垩基干兽类李氏源掠兽的研究成果:在下孔类脊椎动物演化中,曾经是一体化的听觉和咀嚼结构,受各自基因机制的调控,在兽类哺乳动物中分别适应自然选择以提高听觉和咀嚼的效率,呈模块式趋离演化;李氏源掠完好地展现了两个模块在

2019-12-08

中国学者发明早期肿瘤标志物检测新方法

记者从中科院苏州医工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新近研发出一种可以高灵敏度检测微小核糖核酸(miRNA)浓度的新方法。由于微小核糖核酸的浓度在多种癌症发生、发展早期就会出现异常,这种新方法的推广使用,有望帮助更多人尽早发现和诊断癌症。微小核糖核酸是一类长度为18至25个核苷酸的小核糖核酸,它在调节细胞分化、增殖和死亡中发挥重要作用。医学研究表明,肺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类型的肿瘤细胞,都会导致人体特定

2019-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