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武汉植物园研究人员发表凤仙花属植物新种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人员在四川西部发现并命名了凤仙花属植物一新种:长芒凤仙花Impatiens longiaristata S. Peng, G. W. Hu & Q. F. Wang(图1),并与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联合命名了在湖南西部发现的两种凤仙花属植物新种,龙山凤仙花Impatiens longshanensis Y. Y. Cong

2021-09-24

Plant Communications:植物类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进展

  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类型丰富、结构多变的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环境适应性与多样性的重要物质基础。萜类化合物是植物中种类最多、化学结构变化最为丰富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生长发育(如植物激素赤霉素、脱落酸、独脚金内酯、油菜素内酯等)、适应环境胁迫(如化感物质稻壳酮、植保素棉酚、昆虫拒食剂印楝素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萜类

2021-08-23

研究报道红藻藻胆体-光系统II复合体的原位冷冻断层维结构

  海洋藻类为适应海底微弱的光环境进化出不同于高等植物的捕光系统。藻胆体(phycobilisome, PBS)则是蓝藻和红藻位于类囊体膜上的色素-蛋白超分子捕光复合体, 具有高效捕获传递光能的作用。藻胆体捕获的光能进一步传递给镶嵌于类囊体膜内的光系统II(photosystem II, PSII),在这个重要场所进行电荷分离,利用光能分

2021-09-26

:实现首次尖杉二Mannolide C的不对称全合成

  三尖杉二萜是一类分子结构丰富多样的天然产物,其中多个分子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例如,海南粗榧内酯 harringtonolide (5)具有优异的抗KB肿瘤活性(IC50 = 43nm)。关于该分子,翟宏斌课题组数年前完成了其首次不对称全合成(Angew. Chem. Int. Ed. 2016,55,11638)。Mannolides

2021-08-18

Cell突破成果:新型AAV载体问世,大优势让基因疗法更安全、更有效

近年来基因疗法快速发展,在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方面展现出非凡的潜力。但安全性问题一直是悬在基因疗法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近期基因疗法因安全性问题频频受阻。为提高基因治疗的有效性并降低肝毒性等副作用,Broad研究所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腺相关病毒(AAV)运载工具,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顶级期刊Cell上。这项研究主要针对遗传性肌肉疾病,此类疾病可选择

2021-09-21

慢粒靶向治疗迎突破性进展,代TKI有望助力耐药患者延续生命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以下简称为慢粒)曾经被认为是一种“不治之症”,20年前,全球第一个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出现,标志着肿瘤治疗从此进入靶向治疗时代。这20年历程中,成熟靶点更新迭代,在研靶点不断创新,慢粒的治疗格局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慢粒已经从

2021-09-22

帚状香茶菜新颖二二聚体研究取得进展

  结构新颖的天然产物在药物发现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自然界中的含量通常较低,且存在复杂结构及其构型难以确定与无法开展深入的生物活性研究的问题。因此,如何利用合成手段,简洁、高效、大量地获得目标的新颖活性天然产物,是近年来天然产物化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二萜二聚体因其结构新颖复杂且具有多样的生物活性,引起了化学合成和药理研究的关注。香茶菜属植物已

2021-08-12

Genes & Development:发表增强子eRNA调控维基因组重要研究进展

增强子是人类基因组中一大类非常重要的顺式调控元件,能够参与染色质的空间折叠和基因的表达调控。在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着成千上万的增强子,它们在组织器官发育过程的基因调控中起到重要作用。上世纪90年代,研究者发现增强子能够转录出RNA。直至2010年,增强子转录出的RNA才被命名为eRNA。在eRNA刚被发现的时候,它们被当成不具有生物学功能的转录“副产物”。随着研

2021-09-18

Med:麻腮风联疫苗和百白破联疫苗可增强对严重COVID-19的保护

这些作者与克利夫兰诊所的合作者合作,还利用了一个大型的、有良好注释的COVID-19患者队列,并发现之前的MMR或Tdap疫苗接种与COVID-19严重程度的下降有关。

2021-09-07

转移性阴性乳腺癌(mTNBC)免疫治疗!Keytruda+化疗方案欧盟即将获批:一线治疗PD-L1阳性mTNBC!

在肿瘤表达PD-L1(CPS≥10)的患者中,与化疗相比,Keytruda+化疗显著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

202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