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解析绿藻光合状态转换超分子复合体的三维结构

  光合作用作为重要的物质和能量转化过程,是地球上几乎所有生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光合作用状态转换是光合膜在光环境变化条件下调节激发能在光系统I(PSI)和光系统II(PSII)间均衡分配的一种快速适应机制,通过PSII主要捕光天线(LHCII)在PSII和PSI之间的迁移和可逆结合,改变两个光系统的捕光截面大小,进而实现激发能均衡分配

2021-02-18

研究揭示合成降胆固醇药洛伐他汀合成机器的三维结构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邓子新团队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题为 “洛伐他汀生物合成的结构基础”(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biosynthesis of lovastatin)的研究论文。该工作通过结构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相结合的手段,解析了洛伐他汀合成机器

2021-02-13

研究揭示人类大脑进化的三维基因组调控机制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宿兵研究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程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张世华研究员合作,以“3D Genome of macaque fetal brain reveals evolutionary innovations during primate corticogenesis”为题,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2021-02-04

全球第2款3D打印药物!迭纪产品获美国FDA新药临床试验批准

近日,南京三迭纪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三迭纪”)宣布公司首个3D打印药物产品T19获得美国FDA的新药临床试验批准(IND)。该产品是全球第二款向美国FDA递交IND的3D打印药物产品,也是中国首个进入注册申报阶段的3D打印药物产品。T19是三迭纪自主设计开发的具有全球知识产权的3D打印药物。该产品根据时辰治疗学原理,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的昼夜节律进行设

2021-01-20

首次构建出负责自主运动的人三维类组装体

2020年12月27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科学界首次组装了一种负责自主运动的人类神经回路的工作模型。他们利用人类干细胞产生了这种神经回路的三种组成部分---分别代表大脑皮层、脊髓和骨骼肌的组织,并让它们在培养皿中自行组装在一起。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Generation

2020-12-27

庄小威教授揭示人类染色体的三维结构

2020年11月25日讯/生物谷BIOON/---在高中课本中,人类的染色体被描绘成X形状,就像两个热狗卡在一起。但是,这些结构远非准确。Jun-Han Su说,“在90%的情形下,染色体并不是这样存在的。”去年,在Su博士毕业之前,他和美国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研究生院的三名在读博士生---PuZheng、SeonKinrot和BogdanBintu-

2020-11-25

磁共振快速三维成像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劳特伯生物医学成像中心副研究员王海峰和医学人工智能中心研究员梁栋开展合作,在磁共振快速三维成像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基于波浪鸡尾酒(Wave-CAIPI)快速三维成像技术,提出波浪(wave)梯度参数优化方案;针对波浪梯度存在的梯度零阶矩不为“零”问题,提出新的截断式波浪梯度,不仅完善磁共振快速三维成像理论基础,并进一步

2020-10-18

Cell:解析出人细胞中BAF复合物的三维结构

2020年10月20日讯/生物谷BIOON/---一种称为BAF复合物的关键分子“机器”可改变DNA的结构,并且在癌症和其他一些疾病中经常发生突变。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洛克菲勒大学和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构建出这种复合物的一种前所未有的三维结构模型。他们首次报告了首批直接从人体细胞中纯化出的处于天然状态下的BAF复合物的三维结构“图

2020-10-20

研究解析硅藻PSI-FCPI超级复合物2.38埃分辨率的三维结构

 硅藻是海洋中的主要浮游藻类之一,在地球碳氧等元素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硅藻含有岩藻黄素、叶绿素c、硅甲藻黄素等与绿色光合生物不同的光合色素,具有特殊的光能捕获、能量传递和光保护机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光合膜蛋白结构生物学团队致力于光合膜蛋白三维结构和功能的研究,2019年,破解羽纹纲硅藻-三角褐指藻的FCP(Fucoxanthin Chloroph

2020-10-17

Nat Commun:新研究开发出三维心脏类器官

近日,东京医科牙科大学(TMDU)的研究人员使用小鼠胚胎干细胞构建出了类似于正在发育的心脏的三维功能性类器官。

20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