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cience:增强免疫系统杀伤结核杆菌的能力
2019年11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目前,针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治疗方法存在时间长,复杂且难以维持等缺陷。此外,细菌通常会产生耐药性,因此患者往往体内存在、多重耐药菌株。仅在2018年,全世界就有150万人死于结核病。 最近在《i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作者利用细胞中的RNA“感受器”来检测入侵病原体的RNA,从而使宿主细胞更好地杀伤结核杆菌。 “
Science:揭示免疫系统靶向维生素B12途径来中和结核杆菌机制
2019年11月7日讯/生物谷BIOON/---全世界有将近18亿人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Mtb),这是一种常见且偶而致命的细菌,它每年引起数百万例结核病。这种细菌已经与人类进化了数千年,为了自身的利益,想出了从人类宿主那里抢夺营养物质的方法。人类也有同样复杂的反击方式。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特定的机制:免疫系统利用一种称为衣康酸(itaconate)的“
NEJM:粪便移植物中可能存在耐药性大肠杆菌
2019年11月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马萨诸塞州总医院(MGH)的研究人员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对粪便微生物群移植(FMT)中的耐药性大肠杆菌进行严格筛查是预防患者(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感染的重要手段。该文章描述了接受FMT胶囊治疗的两名患者的感染病例,这些胶囊含有β-内酰胺(ESBL)广
研究人员揭示RNA聚合酶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空间组织及其与转录的关系
2019年9月16日,PNAS杂志在线发表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肖杰博士团队的研究成果,题为“Spatial organization of RNApolymeras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ranscription in Escherichia coli”。该工作揭示了RNA聚合酶(RNAP)簇的特征及其在细胞内空间分配模式不仅依赖于rR
PNAS:全基因组测序鉴定非洲结核杆菌病原体早期感染情况
2019年11月1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发表在《PNA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检查了南非地区爆发的广泛耐药结核病流行株LAM4 / KZN的进化和流行病学历史。该菌株首次报道于2005年在夸祖鲁-纳塔尔省的图格拉渡轮,此后已在全省广泛传播。这项新研究确定了促进XDR-TB菌株疫情爆发的关键宿主,病原体和环境因素,以及可以采取的早期发现和遏制未来流行病的步骤。由哥伦比亚大学领导的这项研
大肠杆菌人工膜囊泡外排系统的建立研究取得进展
大的疏水分子,如类胡萝卜素,不能通过自然运输系统有效地从细胞中排出。这些产物在细胞内积累,影响正常的细胞生理功能,阻碍进一步提高微生物细胞工厂类胡萝卜素的产量。因此,大型疏水分子需要一种新型的人工运输系统,帮助其运输至胞外。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毕昌昊带领的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学技术研究团队和研究员张学礼带领的微生物代谢工程研究团队进行合作,在大肠杆菌人工膜囊泡外排系统的
一种抗关节炎药物竟可阻止结核杆菌在造血干细胞中增殖
2019年10月26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和巴西桑塔卡塔琳娜联邦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用于抵抗关节炎的药物也可以阻止一种允许结核杆菌感染并劫持造血干细胞的过程。相关研究结果于2019年10月22日发表在eLif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n evolutionary recent IFN-IL-6-CEBP axis is linked to mono
Nature: 新研究揭示结核杆菌分泌系统三维结构
2019年10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结核病是一种感染率极高的肺部传染性疾病,通常通过气溶胶传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估计,全世界每年有170万人死于这种类型的感染。此外,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携带至少一种结核病病原菌,虽然长期处于无症状的“休眠”状态,但最终可能会爆发。 结核分枝杆菌是结核病的主要致病菌,它通过VII型分泌系统(由驻留在细胞膜中的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
Nature:揭示FPR1是宿主免疫细胞上的鼠疫杆菌受体
2019年10月7日讯/生物谷BIOON/---鼠疫是一种烈性传染病,患者如果没有有效治疗的话死亡率极高,目前有几种不同的临床形式,包括黑死病(影响淋巴结)、肺鼠疫(影响肺部组织)和败血性鼠疫(通过血液引发感染)。鼠疫引发的死亡通常都是由于患者识别和诊断的耽误,而并不是缺乏相应的疗法选择,尽管目前科学家们发现了对抗生素具有耐受性的菌株,但是使用常见的可用抗生素仍能有效治疗鼠疫。鼠疫杆菌(Yersi
香港科技大学破解大肠杆菌素致癌机制
香港科技大学17日宣布,该校研究团队破解了人类体内大肠杆菌释放的“大肠杆菌素-645”引致大肠癌的机制,有助推动预防大肠癌的研究。据科大研究人员介绍,虽然人类肠道中的大肠杆菌可以帮助消化食物和调节免疫系统,但它们产生的大肠杆菌素是一种基因毒性化合物,能破坏真核细胞中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增加患上大肠癌的风险。由于这种化合物浓度低、状态不稳定以及生物合成反应路径过于复杂,科学家一直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