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最新Science论文:有毒金属污染威胁14亿人健康!
该研究估计,全球约 14%-17% 的耕地土壤受有毒金属污染,其中至少有一种有毒金属含量超过了农业安全阈值,约 9-14 亿人口生活在超过人类健康和生态阈值的有毒金属污染区域。
Chemosphere:解析聚天冬氨酸促进植物富集重金属镉的机制
重金属镉(Cd)对生物体而言是一种有毒元素,耕地土壤中的Cd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去除污染土壤中的Cd是保证土壤长期安全利用的必要措施。植物提取是利用Cd高(超)富集植物将土壤中的Cd吸收和转运至地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重要牧草耐重金属胁迫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技学院草种质资源创新与育种应用创新团队在重要牧草白三叶耐重金属镉(Cd)胁迫的生理及分子响应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食源性功能因子拮抗重金属危害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天津科技大学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绿原酸对食源性镉危害的拮抗作用方面取得突破,研究成果以封面论文(Front Cover)《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chlorogenic acid and 3-(3-hydroxyphenyl) propionic ac
食品重金属快速检测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瞿昊副研究员以DNA作为识别探针对电解质栅控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SGGT)的栅电极进行修饰,实现了复杂大米样品中As(III)的高灵敏快速检测。相关成果已于2021年2月3日以“DNA-Gated Graphen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for Specific Dete
研究发现深海微生物抵御重金属胁迫新机制
重金属在深海环境中广泛存在,深海微生物进化出成熟且多样的抵御重金属胁迫的方式以维持在恶劣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加强对深海微生物耐受重金属的机制研究,有利于从新视角了解其特殊环境适应机制,为发展去除重金属污染生物制品提供理论依据和候选材料。近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超岷研究组在深海冷泉和海山生境细菌应对重金属镉及汞的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研究发
草坪草对重金属的耐受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铅(Pb)污染主要来自采矿、矿石冶炼、燃煤等,由于其不可生物降解,在空气、土壤和水资源中广泛传播,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于生命体而言,铅(Pb)是非必需的元素,且具有很强的毒性。铅污染的土壤会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进而危害人类健康并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植物体内的铅可以抑制发芽、生长发育和细胞酶活性,阻断光合作用及DNA合成。为防止铅中毒,植物建立了多重的防御机制,例如将重金属限制在细胞壁(CW)
微量血液中重金属离子的高效检测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纳米材料与环境检测研究室研究员黄行九课题组利用芯片技术精确检测微量血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取得新进展。该工作对于减少病人痛苦、提高血液中重金属离子检测的选择性及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以Changing the Blood Test: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Mercury(II) in One Microliter o
研究揭示臭氧与重金属污染对植物影响的互作机制及臭氧减缓效应
全球近地表臭氧浓度升高已成不争事实,臭氧已成为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的空气首要污染物。沈阳市作为我国东北重工业生产基地,尽管近年来城市森林及环境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城市臭氧及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复杂的城市环境导致植物的生长往往受到多重环境因子的影响或胁迫。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城市生态研究组,围绕城市森林植物,长期开展高浓度臭氧及重金属污染对园林植物的影响及抗性筛选研究工作。该研究组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