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哈兽所首次表达出猪源三型干扰素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消化道传染病创新团队研究员冯力和刘平黄在猪流行性腹泻抗病毒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团队科研人员首次克隆表达了猪源三型干扰素,可有效抑制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猪流行性
1型干扰素促进病毒慢性感染!
生命需要平衡,人体也不例外。某些特定蛋白的表达事实上可以影响人体免疫系统中和病毒的能力。过去的研究认为其中的I型干扰素(IFN-1)是抗病毒反应的主要贡献者,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还可能导致了持续感染的发生及维持。加拿大INRS的Alain Lamarre教授及其团队在这个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发现可能有助于研发出治疗丙肝病毒(HCV)及HIV病毒感染的新型治疗性药物。
两篇JCI证实靶向干扰素或可提高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HIV的疗效
两项新的研究证实在HIV-1感染的人源化小鼠模型中,靶向IFN-I信号的抗体能够加强cART的疗效。相关研究结果均于2016年12月12日在线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期刊上。
Cell:肿瘤干扰素信号调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抵抗性
一项新的临床前研究提示着一种现存的被称作JAK抑制剂的药物可能有助对所谓的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治疗药物不作出反应的病人克服这种耐药性。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长效干扰素“派格宾”正式上市
厦门2016年10月15日电 /美通社/ -- 2016年10月15日,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有效治疗病毒性肝炎的长效干扰素“派格宾”(聚乙二醇干扰素alpha-2b注射液)在厦门宣布正式面向全国上市。该药品的上市不仅
ECTRIMS 2016:百健/艾伯维每月一次皮下注射多发性硬化症药物Zinbryta疗效显著优于Avonex(干扰素β-1a)
Zinbryta每月皮下注射一次,可由患者自行注射给药,将为多发性硬化症群体提供一种重要的长效治疗选择。
Cell子刊:中科院生化所发现TET3调节I型干扰素合成的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所王红艳研究员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port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TET3 inhibits type I IFN production independent of DNA demethylation”的最新研究进展,该工作揭示DNA去甲基化酶TET3以一种新型的作用机制,负向调控I型干扰素合成,进而影响宿主清除病毒的能力。
J Immunol:抗流感I型干扰素调控新机制
H5N1型猪流感1997年于香港发生首次爆发。根据WHO的报告,从2003年到2015年,H5N1的感染造成了826名感染病例,其中440名患者因此死亡。在大部分情况下,H5N1的感染伴随着高度的致死率。针对其不断增高的毒性,专家们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流感病毒能够利用宿主体内的元件进行复制,而病毒依赖的宿主复制元件也被认为是进行针对性治疗的潜在靶点。
Immunity:I型干扰素调节免疫反应机制
哺乳动物细胞抑制能够感受环境中营养元素或氧气含量的变化,进而产生代谢上的变化。然而,最近的证据表明天然免疫细胞其模式识别受体以及细胞因子受体下游的信号也能够影响细胞的代谢反应,进而决定细胞的功能以及命运。例如。对于cDC来说,TLR的激活剂能够引发快速的糖酵解反应,从而引起葡萄糖进入TCA循环,这对于脂肪酸的合成以及DC的激活具有重要的作用。
Immunity:复旦中山医院武多娇副研究员发表Ⅰ型干扰素的免疫代谢作用
2016年6月21日,国际免疫学权威刊物《Immunity》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武多娇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的一篇研究论文,研究发现Ⅰ型干扰素(IFNs)可促进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的脂肪酸氧化(FAO)增强,这一作用是支持pDCs快速激活及发挥分泌功能的关键;而且该代谢调节作用是Ⅰ型IFNs发挥免疫功能抑制病毒复制的重要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