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冬眠研究揭示跨膜钙信号转导基本分子机制

最新一期《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发表了北京大学王世强教授实验室在长期研究冬眠适应机制的基础上提出的心脏钙信号分子调控理论:心肌特异性转录因子MyoCD通过SRF促进JPH2和CAV3基因的“协奏转录”和两种蛋白间相互作用,铆定肌质网与横管膜的纳米耦联结构,压缩横管钙通道与肌质网钙释放通道间信号转导的物理空间,提高兴奋收缩耦联的分子效率。这一发现揭示了心

2021-04-14

研究揭示细菌感应铜新的信号转导通路

铜几乎是所有生物体的必须微量元素,但铜过量会产生毒性。铜天然具有抗菌功效,且作为消毒剂用于防止伤口感染已有较长的历史。近年来,利用铜制品预防院内感染也颇受关注。此外,宿主的免疫系统可利用铜离子的抗菌作用来抵御细菌入侵。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蓝乐夫团队以重要人类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为研究模型,发现新的感应铜离子的信号转导通路。相关研究成果以A nove

2021-03-16

没有信号受体簇的信号转导或能指挥细胞的运动!

2021年3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法兰克福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表示,没有信号受体簇的信号转导或能指挥细胞的运动。机体中的细胞会彼此交流,并接受来自外界的信号且能对其作出反应;在这个通信网络中能发挥中心作用的是受体蛋白,其固定在细胞膜上,在细胞膜上,受体蛋白能接收信号并将信号传递

2021-03-05

独脚金内酯信号转导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独脚金内酯是一种新型植物激素,在植物株型建成中发挥关键作用,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对干旱、低磷、低氮等逆境的适应能力,对农作物改良增产具有重要价值。但该激素也会刺激寄生杂草种子萌发,造成农作物严重减产。因此,对独脚金内酯信号途径的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6月1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家洋团队在《自然》上发表题为Tra

2020-06-21

研究揭示脊椎动物小脑发育和Shh信号转导调控的新机制

脊椎动物的小脑发育起源于后脑翼板背侧部的菱唇,左右两菱唇在中线融合,形成小脑板。小脑板外表面的外颗粒细胞层(External granular layer,EGL)的神经上皮细胞保持高度分裂增殖的能力,在小脑表面形成一个细胞增殖区,使小脑表面迅速扩大并产生皱褶,形成小脑叶片。小脑外颗粒细胞层细胞的发育与增殖对小脑最终的形态形成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

2020-05-09

独脚金内酯和Karrikin信号转导分子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 SL)是一种新型植物激素,调控分枝、株高、下胚轴和中胚轴伸长、叶片形状、花青素积累、根系形态等诸多生长发育过程,对其信号途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Karrikin(KAR)是一类存在于植物燃烧形成的烟雾中的信号分子,能调控种子萌发和幼苗发育,对于大火后植物种子的快速萌发和生长至关重要。SL与

2020-05-08

科学家解析首个激活状态甲酰化多肽受体FPR2的信号转导机制

在细菌和宿主线粒体蛋白质中大量存在甲酰化的多肽,它们的普遍特征是蛋白序列中N末端甲硫氨酸被甲酰化修饰,从而被人体内一类被称为甲酰化多肽受体(Formyl-peptide receptors, FPRs)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识别并激活下游信号传导通路,引起相关免疫细胞行为改变,达到机体对外源病原体微生物的固有免疫防御以及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细胞的目的。这

2020-02-22

研究解析人源二型大麻素受体CB2在激活形态下的信号转导机制

大麻作为药用植物被用于致幻、镇痛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几千年之前的世界各大文明之中。大麻的药用价值比较复杂,内含包括四氢大麻酚(THC)、大麻二酚(CBD)等在内的几十种大麻素。植物来源大麻素和合成大麻素通过人体内的内源大麻系统(ECS)发挥多种生理功能。ECS包括两种被称为大麻素受体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分别为CB1和CB2,通过G蛋白偶联信号通路介导T

2020-02-04

Blood:揭示死亡受体信号转导对CAR-T细胞疗法发挥功能至关重要

2020年1月27日讯/生物谷BIOON/---科学家们发现了增强CAR-T细胞疗法的方法。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药物分析和CRISPR-Cas9基因编辑方法为开发用于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的CAR-T细胞疗法开辟了新途径。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Blood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ntegrated drug profilin

2020-01-27

Nature:揭示蛋白UNC93B1抑制TLR7信号转导和阻止自身免疫反应机制

2019年10月8日讯/生物谷BIOON/---Toll样受体(TLR)家族的至少两个成员TLR7和TLR9可以分别识别自身RNA和也3DNA。尽管这些受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相似,但是它们对诸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之类的自身免疫疾病的贡献可能截然不同。比如,TLR7和TLR9在SLE小鼠模型中具有相反的作用。这种疾病在TLR9缺陷型小鼠中

2019-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