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揭示N-豆蔻酰化蛋白质量控制机制

2019年7月17日讯/生物谷BIOON/---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 UPS)是细胞实现选择性蛋白降解的主要途径。E3泛素连接酶是这种系统中特异性的主要决定因素,这种特异性被认为是通过选择性识别底物蛋白中的特定蛋白降解子(degron)基序来实现的。然而,人们识别这些蛋白降解子并将它们与其相关的E3连接酶匹配在一起的能力仍然面临重大挑战。人们

2019-07-17

Science:从结构上揭示真核生物蛋白N-糖基化机制

2018年2月1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的研究人员成功地确定了一种将糖链连接到蛋白上的酶的三维结构。这一突破性成果发表在2018年2月2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tructure of the yeast oligosaccharyltransferase complex gives insight into eukaryo

2018-02-10

复旦大学等创建精准N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

  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杨芃原团队、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贺思敏团队、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研究员黄超兰团队合作研究,创建了基于质谱的高通量糖基化肽段分析方法pGlyco2.0,为精准N糖蛋白质组学提供了新技术。今天,相关研究成果以《pGlyco2.0:基于综合质控和一步质谱法的精准N糖蛋白质组学糖肽分析方法》为题发表于《自然·通讯》。据悉,杨芃原、贺思敏和黄超兰为共同通

2017-09-06

中科院科学家揭示表观遗传因子CENP-A周期性招募CENP-N蛋白介导着丝粒功能的机制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科学家李国红、许瑞明等人发表了着丝粒区染色质高级结构和功能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揭示表观遗传因子CENP-A在着丝粒染色质高级结构建立中的功能以及如何招募下游CCAN蛋白并完成着丝粒功能提供了答案。

2016-08-25

Nat Commun:特殊钙粘蛋白如何诱发癌细胞发生转移?

钙粘素是粘附分子蛋白家族的一部分,就像墙砖之间的灰泥一样,钙粘素可以确保细胞粘结在一起,抑制其发生破碎以及细胞发生迁移,然而,尤其是在肿瘤细胞中,钙粘素-11的行为完全与之背道而驰,其可以诱发癌细胞不断发生迁移,近日刊登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的研究者就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解释。

2016-07-11

Nat Rev Micro:H3N2甲型流感病毒以组蛋白H3抑制宿主的抗病毒反应

近日,国际评论杂志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上对一篇最近的《自然》Nature论文进行了评论,这篇Nature上的论文揭示了H3N2甲型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1(NS1)通过模拟一种组蛋白H3来抑制宿主的抗病毒反应。 在真核细胞中,组蛋白的氨基末端结构域——被称为组蛋白尾部——经历了广泛的转译后修饰,并且是基因功能的一个关键调节器,负责染色质复合物的组装。

2012-11-18

Cell Stem Cell:O-位N-乙酰葡糖胺在重编程中的作用

以往的研究证明,O-位N-乙酰葡糖胺(O-linked-N-acetylglucosamine,O-GlcNAc)修饰广泛存在于很多蛋白中,并通过与磷酸化体系竞争丝/苏氨酸残基位点来调节生物过程,但是在胚胎干细胞以及细胞多能性领域,还没有与O-GlcNAc有关的发现。 本文中,研究人员发现,O-GlcNAc能够直接调节多能性网络的核心元件。

2012-11-18

IJP:生长激素拮抗剂N-末端PEG药效学研究获进展

生长激素拮抗剂(GHA)是生长激素的类似物,可通过阻止生长激素与其受体的结合,降低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I)的水平,从而达到治疗肢端肥大症等疾病的目的。然而,GHA在体内的血浆半衰期只有15~20分钟,限制了GHA的临床应用。聚乙二醇(PEG)修饰可以延长GHA的血浆半衰期。然而,由于PEG链产生的空间屏蔽作用,降低了GHA的生物学活性。

2013-10-21

PLoS ONE:钙粘蛋白23介导乳腺癌异型细胞之间的粘附

伦斯勒理工学院生物学家Lee Ligon已经找到了在乳腺癌肿瘤细胞和周围健康组织之间粘附连接中发挥重要的分子蛋白——钙粘蛋白-23。研究结果对认识乳腺癌转移早期阶段非常有帮助。 该研究结果发表在PLoS One杂志上。研究由Ligon与伦斯勒博士生Maria Apostolopoulou共同完成。这项研究由美国癌症协会资助。

2012-11-18

成都生物所发明N-烷基多羟基哌啶衍生物制备新方法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N-烷基多羟基哌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010275412.8)。

201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