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C:揭示细菌利用机体蛋白质实施致死性感染的分子机制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约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细菌利用人类机体蛋白质实施感染的分子机制。研究者Jennifer Potts教授表示,我们揭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吸附到人类机体血液中的两种蛋白质:纤连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上。
JBC:免疫系统的记忆
人类免疫系统的记忆对于研制疫苗至关重要。只有当机体在二次感染的情况下识别曾经接触过的病原体,免疫系统才能比第一次更有效地对抗它。来自弗莱堡大学第三生物研究所的免疫生物学家Wolfgang Schamel教授以及同事成功地揭示了免疫系统记忆发挥功能的机制。他们的研究发现在线发表在近期的《生物化学杂志》(JBC)上。 在初次感染过程中免疫系统开始熟悉一种病原体,并认识到必须对抗它。
JBC:一条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新分子信号途径
来自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ctivation of Liver X Receptor Induces Macrophage Interleukin-5 Expression”,揭示了一条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新分子信号途径。相关成果发布在近期的《生物化学杂志》(JBC)上。
JBC:揭示BMP信号调控神经外胚层和中内胚层间命运的新机制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发表了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景乃禾研究组题为“The Zinc-Finger Transcription Factor Ovol2 Acts Downstream of the BMP Pathway to Regulate the Cell Fate Decision between Neuroectoderm an
JBC:发现新的癌症治疗靶点
在不同的肿瘤中,通过干扰RB1信号通路,生长控制失去了正常调节。 γ微管蛋白是存于中心体的另一种微管蛋白, γ微管蛋白对微管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瑞典兰德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RB1及γ微管蛋白通过结合到它们各自的基因启动子上,削弱了彼此的表达。 而且,同时减少RB1及γ微管蛋白水平,会导致E2F1依赖的凋亡基因(比如caspase 3)的上调。
JBC:发现一类新兴的抗朊病毒药物
发光共轭聚合物(LCPs)能够与有序的蛋白聚集物相互作用,并能敏感的检测许多不同的淀粉样蛋白,这表明它们可能拥有抗朊病毒的潜能。 近日,苏黎世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许多阴离子、阳离子及两性离子的LCPs能够降低含有软蛋白的大脑匀浆及朊病毒感染的小脑器官培养切片COCS的传染性,并减少PrPSc低聚物的数量。
JBC:蛋白酶体ATPase蛋白功能性研究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的Philip Coffino等人研究发现,蛋白酶体ATPase蛋白不同的同源亚型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相关论文发表在4月5日的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蛋白酶体(proteasomes) 是在真核生物和古菌中普遍存在的,在一些原核生物中也存在的一种巨型蛋白质复合物。在真核生物中,蛋白酶体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JBC:滕脉坤课题组解析Shu蛋白的晶体结构
酵母的Shu蛋白复合物,是由Shu1、Shu2、Psy3和Csm2几种蛋白组成,它通过偶联复制后修复与同源重组,维持了基因组的稳定性。 然而,由于缺乏对Shu蛋白的生化及结构信息,它们在该通路中精确的作用还不明确。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滕脉坤课题组解析了Psy3-Csm2复合体在1.9 埃分辨率的晶体结构。 晶体结构表明,Psy3与Csm2主要通过一个疏水核心形成了一个异二聚体。
JBC:发现核糖体蛋白L11与肿瘤抑制因子ARF有密切联系
p53因编码一种分子质量为53kDa的蛋白质而得名,是一种抗癌基因。其表达产物为基因调节蛋白(P53蛋白),当DNA受到损伤时表达产物急剧增加,可抑制细胞周期进一步运转。一旦p53基因发生突变,P53蛋白失活,细胞分裂失去节制,发生癌变。目前已知人类癌症中约有一半是由于该基因发生突变失活。 在应答于致癌压力时,肿瘤抑制蛋白ARF激活了p53,然而核糖体蛋白L11是在应答核糖体压力时诱导p53。
JBC:A3F抑制HIV-1复制的机制
人类胞嘧啶脱氨酶APOBEC3F(A3F)及APOBEC3G(A3G)抑制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的复制。当缺乏HIV-1 Vif(Vif对HIV并非必不可少,但可能影响游离HIV感染性、病毒体的产生和体内传播)时,A3F/A3G合并组装病毒颗粒,并在随后被感染的靶细胞发挥抗病毒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