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8月份CRISPR/Cas9系统重大研究进展
最近,科学家们利用CRISPR-Cas9首次让人细胞变身为记忆存储系统,有望靶向清除多种疱疹病毒感染和用于治疗血液疾病,直接改变细胞身份,高效和特异性地实现靶DNA单碱基突变等等。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科学家将进行世界首个人类CRISPR基因编辑临床试验。
史上首次利用CRISPR-Cas9让人细胞变身为记忆存储系统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方法在人细胞的DNA中记录复杂的历史事件,从而允许他们通过对这种DNA进行测序从中找回过去事件的“记忆”。
超越CRISPR?科学家新型基因编辑系统寻找之路从未止步!
CRISPR–Cas9工具可以帮助科学家修改基因组,其被誉为简便、便宜且具有多功能、优于此前多种技术的新型基因编辑技术,目前全球很多实验室都在探索CRISPR–Cas9技术在医学和基础研究中的新应用。
Science:利用改进的CRISPR/Cas9系统高效和特异性地实现单碱基突变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利用一种引入DNA单个核苷酸变化的脱氨酶,来自日本神户大学的研究人员构建出一种改进的CRISPR/Cas9工具,从而避免产生有害的双链断裂,使得利用CRISPR/Cas9技术引入的附带突变最小化,而且也不需要加入DNA模板。
利用CRISPR/Cas9系统治疗HBV感染取得突破性进展
CRISPR/Cas9系统靶向结合特异性的DNA序列,诱导靶DNA双链发生精确切割。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这样的切割能够被一种被称作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的紧急修复系统快速地修复。NHEJ是高效的,但是并不很准确,因而经常导致一些DNA碱基在修复位点上插入或剔除。
Cell子刊:中科院生化所发现TET3调节I型干扰素合成的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所王红艳研究员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port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TET3 inhibits type I IFN production independent of DNA demethylation”的最新研究进展,该工作揭示DNA去甲基化酶TET3以一种新型的作用机制,负向调控I型干扰素合成,进而影响宿主清除病毒的能力。
科学家质疑巨病毒存在类似CRISPR/Cas的系统
在今年3月,研究人员指出一种被称作mimivirus的巨病毒拥有一种类似于CRISPR系统的被称作mimivirus噬病毒体抵抗元件的噬病毒体抵抗机制。然而,另一个研究团队对这种观点提出挑战。
J Immunol:抗流感I型干扰素调控新机制
H5N1型猪流感1997年于香港发生首次爆发。根据WHO的报告,从2003年到2015年,H5N1的感染造成了826名感染病例,其中440名患者因此死亡。在大部分情况下,H5N1的感染伴随着高度的致死率。针对其不断增高的毒性,专家们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流感病毒能够利用宿主体内的元件进行复制,而病毒依赖的宿主复制元件也被认为是进行针对性治疗的潜在靶点。
Immunity:I型干扰素调节免疫反应机制
哺乳动物细胞抑制能够感受环境中营养元素或氧气含量的变化,进而产生代谢上的变化。然而,最近的证据表明天然免疫细胞其模式识别受体以及细胞因子受体下游的信号也能够影响细胞的代谢反应,进而决定细胞的功能以及命运。例如。对于cDC来说,TLR的激活剂能够引发快速的糖酵解反应,从而引起葡萄糖进入TCA循环,这对于脂肪酸的合成以及DC的激活具有重要的作用。
2016年6月份CRISPR系统重大研究进展
CRISPR/Cas最初是在细菌体内发现的,是细菌用来识别和摧毁抗噬菌体和其他病原体入侵的防御系统。最近,相比于CRISPR/Cas9,科学家们发现CRISPR/Cpf1是高度特异性的,而且几乎没有脱靶效应。此外,CRISPR/Cas9通常识别富含鸟嘌呤的序列,而CRISPR/Cpf1识别富含胸腺嘧啶的DNA序列,因而有望扩大CRISPR基因组编辑靶位点的范围,同时具有更好的编辑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