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HIV研究亮点进展
2021年11月30日讯/生物谷BIOON/---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病毒。1983年,HIV在美国首次发现。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HIV通过破坏人体的T淋
战略合作 | 华大智造与安智因生物强强联合,赋能心血管高通量基因检测市场
2021年12月20日,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智造”)与北京安智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智因生物”)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Nat Med:临床前研究表明一种实验性mRNA HIV疫苗安全的,可将感染风险降低79%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NIAID)的研究人员指出一种基于mRNA的实验性HIV疫苗--与两种高效的COVID-19 mRNA疫苗所用的平台技术相同--在小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身上显示出了希望。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疫苗是安全的,并能引发针对一种类似于HIV的病毒(即SHIV)的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与未接种这种疫苗的恒河猴相比,
检测它们的状态可以揭示药物敏感性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另一种细胞特征---RNA表达模式---是否影响药物反应,并可用于识别肿瘤可能易受影响的治疗。
来自35年前的“男同”粪便和血液样本,为HIV研究带来重大发现!
众所周知,艾滋病毒(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逆转录病毒,它会大量攻击并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 T淋巴细胞,使患者经过数年,甚至10年以上的潜伏期后发展成艾滋病(AIDS)患者,最终丧失免疫功能。自艾滋病大流行开始以来,男男性行为者(MSM)受到 HIV-1 (全球主要流行的HIV毒株)的影响尤为严重,他们最大的风
泛生子为万例EGFR突变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免费基因检测服务
随着医学的进步,肺癌的治疗从传统病理分型指导的放化疗模式,逐渐转变为分子分型指导的靶向治疗模式。为了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计划精神,辅助临床医生对肺癌诊疗方案的制定,实现诊疗规范化,最新版《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0版)》提出,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不仅要依据病理诊断的结果,更要遵循基因检测后才可使用肺癌靶向药物治疗的原则,即靶向治疗,检测先行。
我国科学家开发新型荧光探针用于检测内源大麻素的时空动态变化
内源性大麻素(eCB)是由神经元合成和释放的一类脂类神经调质分子,可参与大脑多个脑区的突触可塑性调节,对情绪、睡眠、食欲等神经活动过程具有调控功能。内源大麻素系统的调控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癫痫、成瘾、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诸多神经疾病和精神类疾病密切相关。然而,目前缺乏高灵敏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实验手段直接检测在体eCB的动态变化。近日,发表在《N
ACS Synth Biol:袖珍式CRISPR系统或能实现便携式的COVID-19检测
2021年12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快速即时诊断对于减轻当前和未来流行病的影响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检测SARS-CoV-2的方法需要复杂的实验室检测,这些测试通常需要在场外进行而且需要大量时间。CRISPR-Cas系统如今已经被用来开发敏感和特异性的平台来进行核酸的检测,这些检测平台能利用CRISPR酶对RNA和DNA靶点的RNA引导特异性和
Nature:不受控制的HIV感染可能导致非洲出现危险的SARS-CoV-2变体
Nokukhanya Msomi、Richard Lessells及其同事们在本周Nature期刊上的一篇标题为“Africa: tackle HIV and COVID-19 together”的评论文章中写道,无法将COVID-19疫苗提供给不受控制的晚期HIV感染率高的国家,可能会导致SARS-Co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