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C:老年人进行体力活动可降低心衰风险
NT-proBNP和cTnT是心肌发生应激和损伤后释放的生物标志物,两者水平与心衰发生风险相关,并且可被某些因素调节。但目前对影响这两者的因素,尤其是生活方式因素,在心血管危险因素长期存在的老年人中的影响还不确定。鉴于此,来自马里兰大学心内科的ChristopherR.deFilippi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2012年12月18日JACC杂志上。
ESC2012:SUMO1或是防治心衰的新药物靶点
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的科学家发现了一个防治心衰的有前景的新药物靶点。在2012年的ESC大会上,该研究由主要的研究者RogerJ.Hajjar,MD教授提出。 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估计,每年大约580万美国人患有心衰,670000新病例被确诊。确诊的心衰患者一年内有五分之一的人去世。心脏衰竭最常见的治疗方式是强力的医学介入治疗(积极的药物和器械治疗),但是不能治愈。
JCEM:心衰者更易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和心力衰竭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治疗费用也较高。两种疾病拥有共同的发病因素如年龄的增长、糖尿病等。 根据一项刊登在J Clin Endocrinol Metab上的研究表明:心衰患者在骨折风险上比正常人高出了30%。研究人员下结论认为,心衰人群可以被判定为会发生骨折的高危人群。 一方面因为心衰会增加患者摔倒的几率,另一方面也因心衰的治疗会引起骨质的流失。
JAMA:心脏再同步装置植入心衰病人的特征
据8月14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则研究披露,在一个罹患心衰并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的人数众多的医疗保险投保人中,那些具有左束支传导阻滞及较长QRS间期特征的病人有着最低的死亡风险及最低的全因、心血管性及心衰所致的再次入院风险。 根据文章的背景资料:“临床试验显示,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可在被挑选的罹患心脏衰竭及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患者中改善其症状并降低死亡率与再次入院率。
JACC:房颤伴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
房颤和心衰是心血管领域最常见的两种疾病,随着发病率的逐年增加,21世纪我们面临的两种最主要的疾病就是房颤和心衰,房颤和心衰往往在同一个患者中出现。AF-CHF研究共入选来自123个中心的1376例房颤伴心衰患者,比较节律控制和心率控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提示通过37个月的随访,两组主要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率无明显差异,次要终点事件全因死亡率、心衰恶化、脑卒中均无明显差异。
诺华心衰药serelaxin遭欧盟CHMP拒绝
诺华心衰药serelaxin遭欧盟CHMP拒绝,理由是疗效数据不明显。该药与上周也被FDA拒绝。该药是一种首创新药,如果获批,将成为20年中急性心力衰竭(AHF)的突破性药物。
JAMA:心衰病人服用高血压药物与死亡风险的增加没有关系
4月11日,国际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一项研究披露,尽管观察性的研究提示,氯沙坦这种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与同类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s])中的其它药物相比可能与心衰患者死亡风险的增加有关,但一则包括了近6,500名患者的分析发现,总的来说,与ARB坎地沙坦的使用相比,氯沙坦的使用与全因死亡或心血管性死亡的增加无关。
The Lancet:空气污染增加心衰发病风险
空气污染与心肌梗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是其对心衰的影响目前还不甚明确。来自英国爱丁堡大学的Anoop S V Shah等对既往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以评估空气污染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入院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空气污染与心力衰竭住院率和死亡率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该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The Lancet 7月的最新期刊上。
Hypertension:董德利等心肌肥厚/心衰研究获进展
高血压、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可诱发病理性心肌肥厚。病理性心肌肥厚表现为心脏增大伴心肌细胞丢失和纤维化增加,最终导致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和猝死。心肌肥厚和心衰的发生机制和治疗策略研究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董德利教授课题组在心肌肥厚/心衰研究方面近来取得新进展。 董德利教授课题组近期发现骨形成蛋白-4(BMP-4)是治疗病理性心肌肥厚/心衰的新靶点。
Lancet:空气污染致心衰住院和死亡增多
英国一项系统综述表明,空气污染可增加心衰所致住院和死亡,减轻污染则可预防心衰住院并节省大量医疗保健费用。论文7月9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Lancet)。 研究者对来自于12个国家的35项研究进行了分析,并评估了包括心衰在内的空气污染健康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