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Transl Med:体液中癌症相关蛋白可重复定量监测
7月11日,Sci Transl Med杂志报道了一项旨在优化体液中癌症相关的蛋白质标志物检测的可重复定量监测方法。 寻找合适的样本对假说进行严格的检验,是转化研究主要难题之一。特别在确定蛋白质生物标志物时,这一点尤为突出。缺乏准确,重复性好,灵敏的蛋白质检测手段,使得数百个文献中描述的,潜在的标记蛋白质无法进行系统评估。
PNAS:谢旗等解析盐芥基因组序列及其耐盐机制
盐芥是十字花科盐芥属的一种盐生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研究中所常用的模式植物拟南芥亲缘关系较近。盐芥具有作为模式植物的一系列良好特征,如个体较小、生活周期短、自花授粉、种子量大、基因组较小,而且易于转化。最重要的是,盐芥具有对高盐、干旱和低温等非生物胁迫极高的耐受能力,使得盐芥成为研究植物耐受非生物胁迫逆境机理的理想材料。
JACS:基于DNA序列的新型纳米传感器或可助力癌症疗法研究
近日,来自意大利罗马第二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利用DNA开发出了一种新型工具,其可以对癌症细胞产生的化学变化进行检测并作出反应,这或许可以帮助将药物成功运送至肿瘤细胞进行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
PLoS One:中国广州EBV相关胃癌LMP2A序列变化研究
潜伏膜蛋白2A (LMP2A),表达于大多数人类疱疹病毒(EBV)有关的恶性肿瘤,已经被证明是潜伏性感染及上皮细胞转化的主要诱因。 除此以外,它也可以作为基于CTL(cytotoxic T lymphocyte,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治疗EBV关联的恶性肿瘤的靶点。
Genome Biol:RNA序列可帮助医生定制前列腺癌个性化疗法
RNA测序,而不仅仅是DNA,可以帮助医生预测前列腺癌如何回应治疗,根据发表在Genome Biology杂志上一项新研究证实。由于肿瘤RNA能显示治疗引起的实时改变,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一个有用的工具,以帮助诊断和预测哪
Nat Commun:“中华全蝎”基因组序列帮助了解节肢动物演化
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报告了“中华全蝎”(东亚地区一种常见蝎子)的基因组序列草稿。该基因组突显了这种蝎子与其猎物相关的遗传特征,包括夜行行为、进食特征以及去毒功能等等,为研究节肢动物的适应性和演化提供了一个宝贵资源。 蝎子以“活化石”著称,代表着一个独特类型的节肢动物,因为它们保持了其古代节肢动物祖先的原始解剖特征。因此,它们为研究这类动物的演化提供了一个关键模型。
Nature:控制由库存操纵的Ca2+进入
细胞Ca2+信号作用是由STIM(间质相互作用分子)蛋白调控的,后者是内质网中的Ca2+传感器,将Ca2+的库存耗尽与胞质膜中“由Ca2+的释放激发的Ca2+ ”(CRAC) 通道的打开联系起来。ORAI蛋白是CRAC通道的细孔亚单元,控制这一通道的打开。在这篇文章中,Sharma等人发表了一项全基因组RNA干涉分析,它设计用来识别由库存操纵的Ca2+进入的必要调控因子。
研究揭示了TDP-43蛋白中的淀粉样核心序列是形成积聚和包涵体的原因
7月5日,国际学术期刊《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发表了生化与细胞所胡红雨课题组的研究论文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Amyloidogenic Core Region of TDP-43 Protein Initiates Its Aggregation and Cytoplasmic Inclu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