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和人类胰岛转录组中发现2型糖尿病前期的标志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李雷课题组开发了一种计算方法,对T2D的动物模型Goto-Kakizaki(GK)和对照模型Wistar(WST)大鼠胰岛的时间序列全基因表达谱以及来自捐献者的人类胰岛的
AIM:夜猫子要当心糖尿病风险!6万余女性研究发现,晚睡型人相较早睡型人糖尿病风险升高72%,即使排除生活方式影响仍增19%
考虑到睡眠类型不仅部分由遗传决定,而且很多人可能还受到工作要求的限制,因此可能很难改变,夜猫子姐妹们还是得多关注饮食和运动,才好身体倍儿棒呀!
科学家发现有助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肠菌,或可用于预防2型糖尿病
科学家们对306名成年人进行了多组学分析,发现胰岛素抵抗个体的粪便中存在更多果糖等单糖,他们比胰岛素敏感个体缺少的肠菌表现出了独特的碳水化合物代谢模式,正是更偏爱这些单糖。
Nat Aging:新型血液检测手段或能对阿尔兹海默病进行更高精确性的筛查
来自哥德堡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名为p-tau217的新型血液检测技术,其或有望作为诊断阿尔兹海默病的生物标志物,当在两步工作流中进行使用时,其就能非常准确地或排除大脑的淀粉样变性。
90后科学探索奖得主王光宇再发顶刊论文,通过AI系统优化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
总而言之,该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强化学习的动态胰岛素调节方案(RL-DITR)系统有潜力成为优化T2D患者血糖控制的AI工具,帮助医生更好的管理糖尿病患者。
华大智造携手欧德莱生物,联合开发血液病诊断分子检测新应用
2023年5月31日,华大智造与天津欧德莱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德莱生物”)在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举行了新项目联合开发的签约仪式。
Sci Bull:科学家分析了基于血液的生物标志物用来评估人类阿尔兹海默病的可行性
阿尔兹海默病(AD)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差异可能是由种族差异、危险因素或生活方式差异所引起,此外,目前还缺乏系统性多中心的研究来评估中国人群中阿尔兹海默病生物标志物的基线;因此,研究人员就迫切需要利用多中
研究发现脯氨酸羟基化修饰调控2型糖尿病的新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青岛大学合作,首次解析脯氨酸羟基化修饰调控2型糖尿病进展的新机制,揭示了脯氨酸羟化酶3(PHD3)通过羟基化增加糖异生关键转录因子CRTC2的核定
超10万人的9年随访数据表明,阿斯巴甜摄入高与2型糖尿病风险升高63%有关!
机制上,已经有很多前人的研究为我们提供答案。有研究显示,摄入代糖饮料会导致糖代谢紊乱,并伴有β细胞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降低;代糖可能促进脂肪生成并减少脂肪分解;代糖会干扰肠菌,导致血糖升高以及2型糖尿病
Diabetic Med:科学家在1型糖尿病激活基因的研究上取得突破性发现
来自林肯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12岁以下患1型糖尿病的儿童或许会激活参与机体免疫反应的特殊基因的表达,而这在老年患者机体中或许并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