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缓解儿童哮喘难题,儿科名医鲍一笑担任阿里健康医鹿儿童哮喘中心主任

 近日,阿里健康医鹿APP正式成立“儿童哮喘中心”,迈出了儿童哮喘智慧管理崭新步伐。此次儿科名医鲍一笑教授将担任医鹿儿童哮喘中心主任,双方将共同探索以儿童哮喘为中心的慢病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缓解儿童哮喘治疗难题,提升儿童呼吸疾病慢病管理水平。

2021-06-01

新研究揭示:烟酰胺还可调节视网膜功能,有效改善青光

  据世卫组织统计,目前全球青光眼患者增加至约9000万,该病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一大不可逆的致盲眼病。患者的眼睛与大脑连接的视神经会逐渐受损,最后失明,年龄,基因遗传和眼内压升高(IOP)已被发现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当前,临床上针对青光眼的仅有可用疗法是通过手术靶向治疗以控制眼压。然而,对于神经元退化的青光眼患者仍无有效治疗方法,这使得部分患

2021-06-01

Redox Biology:治疗青光关键在于烟酰胺?

2021年5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青光眼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且是发生不可逆性失明的主要原因。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青光眼已成为重要的健康和经济负担,因此亟待需要研发出对视网膜和视神经保护的有效治疗策略。

2021-05-18

礼来新一代KRAS G12C抑制剂:临床前数据亮,抗癌活性较AMG 510提高10倍

RAS是人类肿瘤中最先被鉴定出来的致癌基因,也是存在最为广泛的致癌性突变基因之一,发现至今已超过40年,一度被认为是“不可成药”靶点。RAS基因家族目前已知的成员包括KRAS、NRAS和HRAS,其中KRAS突变最为常见,大约占85%。RAS原癌基因编码细胞内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属于GTPase家族。RAS GTPases通过响应细胞外信号,在结合GTP的

2021-04-17

依视路携手昂立推动儿童健康教育

全球领先的视光企业依视路与知名教育机构昂立STEM旗下在线品牌“斯坦星球”正式启动“星趣研学社”眼视光教育项目,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启迪4至12岁的儿童探索和了解眼睛的秘密,培养视力健康素养。与此同时,依视路和昂立STEM斯坦星球还面向学生家长提供儿童用眼护眼知识,帮助父母科学守护孩子眼健康。眼健康素养的培育对于后疫情时代日趋严峻的青少年近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随

2021-03-04

开拓药业ALK抗体+Opdivo二线治疗HCC数据亮:客观缓解率40%

 12月9日,开拓药业宣布其将在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ASCO GI)上通过海报(Poster)的方式公布ALK-1抗体GT90001联合PD-1抗体Nivolumab二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II期试验的积极数据。结果显示,联合疗法的疗效令人鼓舞且安全性良好。2021年ASCO GI将于当地时间2021年1月15日-

2020-12-11

Front Immunol:青光,免疫系统和Tenascin-C之间的联系

波鸿鲁尔大学(RUB)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免疫应答在小鼠青光眼发育中的作用。他们表明,炎症过程与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而细胞外基质分子Tenascin-C作为免疫反应的调节剂起着关键作用。青光眼是全世界失明的常见原因。通常,患者的眼内压会升高,但大约40%会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有关免疫反应作用的结果已于2020年10月9日在线发表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杂志上。

2020-11-01

广州平安健康(检测中心)正式开业  “三位一体”创新业态亮

 2020年10月16日,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平安医保科技”)旗下平安健康(检测)中心-广州中心开业盛典暨中华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华夏医学论坛肿瘤诊治新技术研讨会(广州站)暨平安健康(检测)中心医学影像高峰论坛在广州开幕。本届论坛共汇聚数百名政府领导、行业大咖、医学专家就第三方健检机构发展、区域医疗生态构建、国际分子影像最新进展等多个话题展开分享。

2020-10-16

青光致病机理研究获进展

青光眼被形象地称为“无声的视力盗贼”(silent thief of sight)。已有研究证实,青光眼的原发部位是视乳头内的结缔组织——筛板,但青光眼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究其病因,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两个力学因素——眼内压及其诱导的筛板变形:高眼内压导致筛板结构与形态发生变化,进而挤压穿过筛板的视觉神经,造成视觉神经损伤,产生不可逆的视觉损失。目前,控制眼

2020-10-01

J Clin Med:新研究有助于保护青光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LSU健康新奥尔良神经科学卓越中心和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提供了第一个证据,即高眼压患者可能表现出出众的抗氧化保护作用,从而增强了对与青光眼相关的眼内压升高的抵抗力。他们的发现在线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杂志上。

20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