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urr Biol:科学家揭示细胞迁移运动的机制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urrent Biolog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细胞三维结构和其运动迁移能力之间的关系,这对于科学家们理解细胞的运动方式以及将其应用于组织工程领域将带来一定帮助。

2016-03-23

Science:看鸟类是怎么学习唱歌的

也许斑胸草雀的叫声有时候并不那么好听,甚至不如宠物狗的吠声。但是,在雄性斑胸草雀求偶的时候唱歌的声音却十分婉转动听,而且变化无穷。最近,一项研究解释了为什么这种鸟会哼出如此多的旋律。实际上,当幼鸟跟着父亲学唱歌时,会自动把之前已经学会的乐句过滤掉,这样就能够专注于学习不熟悉的部分。这一机制也适用于解释其它动物,包括人类,在学习复杂的技术时的机制。

2016-01-18

science:鸟类的“食,色”博弈

如果你跟你老婆都饿了,但煎饼店的老板只给你老婆做饼吃,你该怎么办?(老板跟你老婆真没啥事儿,重点在觅食上)。但如果是大山雀(生活在欧洲与亚洲北部地区),一方宁可等对方先吃完,自己饿着,也不会离开去寻找新的食物。

2015-11-17

science:炎症反应中中性粒细胞是如何迁移的?

炎症反应一般由血管化组织的损伤引起,它能够通过清除微生物,愈合伤口实现机体的稳态控制。然而,不受控制的炎症反应也能够引发机体的病变。因此,我们需要对炎症反应中的信号传导机制有系统的了解。然而,最大的难题在于炎症组织内部的信号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要想从中找出某一条清晰的线索是比较困难的。

2015-05-14

PLoS ONE:揭示茶田景观中自然防风林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

防风林的生长常常会形成网络状的森林栖息地。这种生长状态能够增加连通性从而对生物的多样性起到保护作用,但是还没有关于这种保护效应的研究。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协同进化组的Rachakonda Sreekar与他的同事在印度南部高止山脉的KMTR自然保护区以及其附近的防风林中进行了对于以上问题的相关研究。他们所研究的防风林由残存的当地自然森林组成,在茶田中以网状结构分布。

2013-08-29

PLoS Pathog:细菌信号分子可调节人类上皮细胞的迁移

2012年10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10月8日,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PLOS Pathogen上的一篇研究报告“The Pseudomonas aeruginosa N-Acylhomoserine Lactone Quorum Sensing Molecules Target IQGAP1 and Modulate Epithelial Cell Migration.”中...

2012-10-24

:新研究称鸟类“印记行为”与甲状腺激素有关

刚出生的雏鸟会将首次看到的移动物体视为“父母”,这就是鸟类的“印记行为”。日本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鸟类脑内的甲状腺激素对这一现象的产生起到关键作用。 “印记行为”是通过直接印象进行的学习行为,只限于鸟类出生后很短时间内,错过了这段时间,这种学习能力就会丧失。

2012-11-18

PNAS:细胞迁移研究获进展

2012年9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每时每刻,人体内成千上万的细胞在不停的移动,尤其是免疫反应、创伤修复等过程中。细胞迁移过程发生错误可造成肿瘤的形成和癌细胞的扩散。最近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线虫对细胞迁移的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论文发表在PNAS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Paul Sternberg教授说,我们知道如何找到原发肿瘤,知道癌细胞何时扩散,但却对细胞何时迁移不清楚。

2012-09-22

Biol Repro:三种类型的胎儿细胞可以在怀孕期间迁移到母亲的器官中

一位怀孕女性的血流不仅含有她自己的细胞,也含有她的孩子的少量细胞,而且在婴儿出生之后很久,其中一些细胞仍然存在于她的内脏器官中。理解这些细胞的起源和身份对于理解它们对母亲的长期健康的潜在影响具有关键作用。例如,在母亲的肿瘤部位发现了胎儿细胞,但是尚不清楚这些细胞正在帮助摧毁这个肿瘤或者让它的生长加速。

2012-11-18

秘鲁安第斯山脉现鸟类新物种 全身彩色吃果实

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的鸟类学者8月8日在秘鲁安第斯山脉考察时发现了一种全身彩色、吃果实的鸟类新种,并为之命名。这一发现的论文发表在了美国鸟类学者协会的官方出版物《海雀》(The Auk)杂志上。 该鸟类新种被命名为“Sira Barbet”,学名为“Capito fitzpatricki”。该鸟类的面部为黑色,腹部呈灰白色,胸部是鲜红色。

201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