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自驱动可穿戴传感系统研究获进展
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器件逐步向微型化、多功能化、低能耗方向发展。大量具有通讯、健康监控、环境监测等多功能柔性电子设备的出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实现为众多柔性电子器件持续、长久地供电,从而形成柔性可穿戴自驱动传感系统是对现有供电技术的挑战。单个器件单元能耗低至微瓦至毫瓦量级,但其数量庞大且长期处于工作状态,维持其正常工作需要的电能总量十分巨大;传统的电池也无法满足系统全
基因驱动(gene drive)研究最新进展
2017年10月15日/生物谷BIOON/---近年来,“基因驱动”成为生物学界的新兴热门研究领域之一,它指的是特定基因有偏向性地遗传给下一代的一种自然现象。最近几年发现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有潜力构建、简化和改进针对基因驱动的开发。借助被誉为“基因剪刀”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研发出人工“基因驱动”系统,并在酵母、果蝇和蚊子中证实可实现外部引入的基因多代遗传。基因驱动(gene d
Cell:鉴定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驱动基因
图片来自Cell, doi:10.1016/j.cell.2017.09.027。2017年10月9日/生物谷BIOON/---淋巴瘤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血癌,但是对这种疾病的诊断却掩盖了它的极为多样化的且鲜为人知的遗传基础,这阻碍了对它的成功治疗。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正在努力更好地理解这种癌症的最为常见形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
多材料3D打印免装配柔性驱动器研究取得进展
实现外界刺激下驱动器件功能材料和复杂形状的结合是仿生驱动研究的一大热点。近年来,各种水凝胶材料、合金材料以及基于碳纳米管(CNT)、氧化石墨烯(GO)等的复合物材料相继在驱动研究中得到应用,并且制备出了类似于毛毛虫、鱼和花朵等复杂结构形状的仿生驱动器件。然而,由于很多仿生器件形状复杂,且多数需要多种材料组合才能实现驱动、运动等特定功能,如何构建复杂结构以及解决多材料组件的装配等问题仍是
DNA氧化损伤反应的动力学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鸟嘌呤G碱基氧化还原性质极为活泼,在DNA氧化损伤及DNA电荷传导等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光照或强氧化自由基作用下,G碱基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阳离子自由基(G+·),引发DNA链上的空穴传输或系列的DNA氧化损伤反应,生成后续的损伤产物(8-OG,FAPY-G, imidazolone, oxazolone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支持下,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Nat Commun: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HIV衣壳与它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图片来自Juan Perilla。2017年7月22日/生物谷BIOON/---在一台超级计算机上花了两年时间模拟HIV衣壳生命的1.2微秒。HIV衣壳由6400万个原子组成,是一种将HIV病毒运送到人细胞的细胞核中的蛋白笼状物。这种模拟为这种病毒如何检测它的环境和完成它的感染周期提供新的认识。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7月19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
Nat Commun:新型融合基因或能驱动结直肠癌的形成和发展
2017年7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染色体重排引发的基因突变或能驱动特定结直肠癌的发生和进展;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图片来源:Cornell University几十年来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结直肠癌中存在的许多基因突变,但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这些基因突变在癌症发生和进展过程中所扮演的具体角色;
高盛:药物滥用危机正在伤害美国的劳动力市场
美国人对阿片类药物的滥用每天造成近一百例死亡,已经形成一场公共卫生危机,甚至伤害了各地就业市场。阿片类药物是从罂粟中提取的生物碱及体内外的衍生物,主要用于缓解疼痛,但大剂量可导致木僵、昏迷和呼吸抑制,因此存在明显的心理和社会消极风险。上周五,美国劳工部公布 6 月非农就业报告显示当新增非农就业人数 22.2 万,高于预期;失业率继续下降至 4.4%,保持在十年最低水平。但联邦劳工统计局显示,美国的
Cell:科学家破解癌细胞新阴谋 驱动正常细胞模拟病毒行为来促进癌症扩散及耐药性产生
2017年7月15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解释了为何某些乳腺癌相比其它乳腺癌更具侵袭性,如今研究者阐明了癌细胞如何驱动正常细胞使其像病毒那样促进肿瘤生长、对疗法产生耐受性以及帮助肿瘤扩散。研究者能够在癌症患者的血液中检测到这种模拟病毒的行为,尤其是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研究人员认为本文研究工作或为后期开发新型
《自然-方法》:数据驱动蛋白质设计促成发明细胞内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探针
蛋白质设计研究如何通过指定或改变氨基酸序列来控制、改变蛋白质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是生命功能最主要的执行者,研究者能够通过遗传编码让细胞自动合成表达人工蛋白,表征细胞状态,调控细胞功能。因此,有效、可靠的蛋白质设计能在生命科学不同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新兴的合成生物学方向,可成为重要支撑技术。6月5日,《自然-方法》杂志在线发表了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杨弋、研究员赵玉政课题组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刘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