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美开发转基因细菌 可将常见野草转化为生物燃料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1月29日报道,最近,美国能源部联合生物能源研究所研究人员通过转基因工程,首次制造出了能消化柳枝稷生物质的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bacteria),将其中的糖转化为可代替汽油、柴油和航空燃料3种运输燃料的先进生物能源,而且无需添加任何酶。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2011-12-02

美国第二代生物燃料发展动力不足

今年2月,美国一上诉法院公布了对美国石油学会(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起诉美国环保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一案的裁决结果。美国石油学会辩称,美国环保署高估了去年市场上纤维素乙醇的产量,纤维素乙醇属于第二代生物燃料,从不属于人类食物链的原料提炼而成。 原告美国石油学会表示,这让炼油和混炼企业进退两难。

2013-06-18

PNAS:利用微生物基因测序可提高生物燃料产出效率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15日报道,美国联合生物能源研究所(JBEI)通过新的实验方法和基因测序分析,发现了细菌耐受有毒盐溶液的生理机制,有望大大提高微生物抵抗生物燃料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盐溶液毒性的能力。研究人员指出,该研究可作为耐离子液微生物基因工程的基础,带来更高效的生物燃料生产工艺。相关论文发表在5月14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站上。

2012-11-18

你是否看好生物燃料前景?

日前,一些专家及政府组织质疑生物燃料前景,指出:生物柴油等传统生物燃料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而且造价昂贵,不适合作为替代燃料,但目前尚无力解决生物燃料上存在的争议。

2012-05-14

Adv Mater:类病毒样富勒醇纳米颗粒作为HIV疫苗佐剂

研究人员在利用富勒烯衍生物的自组装特性模拟类病毒来设计纳米材料作为佐剂方面又取得了重要进展。

2013-12-02

ACS Nano:开发出新型纳米颗粒运输技术可有效杀灭胰腺癌细胞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显微药物运输技术,其可以帮助研究者有效改善致死性胰腺癌的疗法。

2013-11-16

EHP:比PM2.5更可怕的小颗粒

近年来我国多地发生严重雾霾天气,空气动力学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PM2.5)被认为是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但粒径更小颗粒物的健康危害如何,目前尚无定论。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阚海东教授课题组研究证实:粒径小于0.5微米的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且粒径越小,危害越大。

2013-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