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完成“龙井43”基因组组装和群体重测序
茶树(Camellia sinensis)起源于中国而风靡于世界,世界茶饮料消费人口已超过三分之二。茶树在我国分布广泛,种质资源丰富,六大茶类各具特色,而有关茶树进化的研究尚少。2020年9月7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 (以下简称基因组所) 主导并携手中国
全球首个高通量基因测序仪标准发布!中检院联合华大智造等单位发起助力行业标准化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发布国内首个医疗器械行业基因测序仪标准——《高通量测序仪标准》,这也是全球首次针对基因测序仪设定标准,体现了我国在基因测序领域的前瞻性和先进性。该标准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第一起草单位)牵头发起,同时联合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二起草单位)、广州市达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东莞博奥木华基因科技有限
Nat Med: 基因组测序加速食道癌筛查
食道癌是全球第八大最常见的癌症。对于这种类型的癌症,现有的监测和治疗方法非常麻烦,许多患者必须经过繁重的程序才能确保不会遗漏任何恶化的风险。
这些研究值得一读!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聚焦如何降低人群的死亡风险?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1】JNCI:阿司匹林或会增加晚期老年癌症患者疾病进展和过早死亡的风险doi:10.1093/jnci/djaa114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上的研究报告中,
Cell Rep:单细胞测序预测化疗的有效性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来自密歇根大学的Jun Hee Lee博士课题组使用一种单细胞RNA测序的技术,首次展示了单个癌细胞群中的各个细胞对化学疗法引起的DNA损伤的基因表达差异。他们发现,这些反应可以被分为三类:激控制细胞死亡,细胞分裂或应激反应。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的《Cell Reports》杂志上。
针对大规模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寻找与常见疾病有关的罕见遗传变异的检验方法
2020年8月24日, 《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 在线发表了哈佛大学林希虹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个针对大规模全基因组测序数据的罕见变异检验方法STAAR(variant-Set Test for Association using Annotation infoRmation)。该方法有效地引入并整合了
NEJM:单细胞测序揭示线粒体疾病发生机制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马萨诸塞州总医院(MGH)的人员在发现了有关一类线粒体疾病的新致病机制。线粒体疾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会干扰体内能量的产生,目前尚无法治愈。该发现发表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
《细胞》亮点:庄小威联合团队看清染色质转录动态;单细胞测序揭示肺癌难根治原因
顶尖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了多篇论文。第一篇论文来自哈佛大学庄小威教授与Bogdan Bintu教授的联合团队。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全基因组范围内的成像技术,能够看清染色质的3D结构与转录活性。研究人员们在摘要中指出,染色质的3D结构调控了许多基因组的功能。如果有一款工具能够看清染色质的3D结构,无疑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生理功能。为此,研究人员
中国研究人员完成淡水超微真核藻全基因组测序
超微型浮游藻类(粒径≤3μm)简称“超微藻”,广泛分布于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在水生生态系统尤其是微食物环中有重要作用。它们具有更高的CO2固定效率,对水体初级生产力的贡献量可高达90%,且其潜在的混合营养代谢功能对浮游细菌的种群具有调控作用。Mychonastes homosphaera是长江中下游富营养化湖泊(巢湖、鄱阳湖)常见的优势超微真核藻,其对富营养
科学家发现长羽毛恐龙顺序换羽行为
换羽是鸟类生命周期中的重要行为,对于这一行为的演化,目前学界知之甚少。近日,以色列和中国的科学家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上报道了已知最早的顺序换羽行为的化石记录及研究成果。研究认为,能够确保鸟类和非鸟长羽毛恐龙维持全年飞行能力的顺序换羽模式至少在约1.2亿年前便已出现,推测其演化与日常觅食或躲避掠食者的行为相关。羽毛是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