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微生物电合成过程中的「黑匣子」,首次实验证实微生物使用的电子来源,有助于推动商业化应用
德国莱布尼茨天然产物研究和感染生物学研究所(Leibniz-HKI)团队在这方面取得了突破,研究人员以模型产乙酸菌 Clostridium ljungdahlii 为研究对象,首次通过实验证实,这种细
Science:成功利用合成的基因振荡器显著延缓细胞衰老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这些研究人员如今利用合成生物学进行了扩展,设计出一种解决方案,使细胞不会达到与衰老有关的正常退化水平。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3年4月28日的Science期刊上。
Nature:发现尿苷可做为胰腺癌营养来源,尿苷磷酸化酶1或成为治疗新靶点
该研究证明了尿苷可作为营养来源在葡萄糖剥夺和KRAS-MAPK信号传导条件下供PDA细胞使用,阻断UPP1对小鼠胰腺肿瘤生长有深刻影响。这为治疗胰腺癌提供了新的可能的药物靶点。
Science:揭示蛋白酶体的19S调节颗粒在突触中具有独立的兼职作用
科学家们早就知道,细胞的“蛋白破坏机器”---蛋白酶体(proteasome)---在大脑内的蛋白清除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其作为蛋白酶体的一种基本组成部分,
杨辉团队开发出不依赖脱氨酶的新型碱基编辑器
该研究创造性地设计了一种不依赖任何脱氨酶的新型DNA碱基编辑器,通过蛋白质工程优化开发出了基于糖基化酶的鸟嘌呤碱基编辑器。这一工作不仅填补了目前碱基编辑器不能直接编辑G的空白,而且提出了基于糖基化酶的
Science:寿命延长82%,合成生物学重新编程细胞衰老过程
该研究显示,通过合成生物学重新编程细胞衰老的过程,在酵母细胞内设计了一个合成基因振荡器,与正常衰老的酵母细胞相比,寿命延长了82%,这一发现有朝一日可能会促成合成基因回路的设计,从而促进更复杂的生物体
上海交大实现吡咯并吲哚类生物碱的集约式生物合成
异源二聚化吡咯并吲哚是一类重要的生物碱,其丰富的结构多样性赋予了多种多样的生物学活性,因此拓展该类生物碱的结构多样性对于深入探索其生物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醛缩酶立体选择性新机制及分子设计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国际知名期刊《ACS Catalysis》在线发表了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冯雁团队的研究成果 “Discovery and Engineering of the L‑Threonine A
植物叶绿素合成调控新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耕作与生态创新团队鉴定了一个在植物中高度保守、参与体内叶绿素稳态的叶绿体蛋白,解析了其在光暗转换条件下调控植物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
Nature:揭示最小的可编程核酸酶TnpB的三维结构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立陶宛维尔纽斯大学生命科学中心(VU-LSC)的Virginijus Šikšnys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团队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诺和诺德基金会蛋白研究中心(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