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蜂猴适应性进化的遗传机制和群体历史
蜂猴是一类濒危的灵长类动物,在进化过程中表现出较多不寻常的生理和行为特征,包括低代谢率、行动缓慢和夜行性等。蜂猴为杂食动物,主要以野果为食,也能以有毒昆虫和树胶为食物。
Leukemia:皮肤微生物组的改变或与白血病患者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症的发生直接相关
来自维也纳医科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皮肤上识别出一种特殊的细菌增殖或许能作为与干细胞移植患者机体并发症发生相关的因素,相关研究或有望帮助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开发出新型的疗法策略。
NEJM:新型线粒体遗传病,他们只吃不胖,只因线粒体过度活跃
这些病例对罕见病遗传学、线粒体生物学和代谢领域研究非常重要。现在有不少研究集中在激活线粒体解偶联来治疗肥胖和代谢疾病。该论文中的发现,或将为肥胖和代谢疾病的治疗带来启发。
GUT MICROBES:饮食异黄酮改变肠道微生物区系和脂多糖生物合成以减轻炎症
多发性硬化症(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全球约有280万人患病,比2013年的患病率高出30%。MS的发病机制是复杂的、多因素的,涉及遗传和环境因素。
突破血脑屏障,新型AAV变体助力脑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遗传疾病的治疗
这项研究通过筛选细胞穿膜肽与不同AVV的组合,获得了一种具有高效跨血脑屏障递送能力的AVV变体——AAV.CPP.16。
人类进化极限:年龄越大,遗传学对你的影响越小
此项研究发现在影响人类基因表达方面,衰老和环境远比遗传变异重要得多;与具有年龄相关基因表达模式的基因相比,具有eQTL的基因往往受到较少的进化约束,因此潜在的生物学重要性较小。
JCI:较高的体温或会改变自身炎性疾病中的关键蛋白的功能 有望治疗人类罕见炎性疾病
来自Garvan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体内核心温度的上升如何诱发罕见遗传性自身炎性疾病患者的炎症发作。
塔里木河裂腹鱼类保护遗传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所水产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研究室程磊、渔业生态环境研究室宋聃等人联合开展的“塔里木河裂腹鱼类保护遗传学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En
Nature:科学家对超过500万人的DNA进行研究揭示了与人类身高相关的遗传特征
来自昆士兰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基因组关联性研究,他们使用了来自281项研究中超过500多万人的DNA,揭示了与人类身高相关的遗传特征。
遗传性血管水肿(HAE)新药!Takhzyro(拉那芦人单抗)获美国FDA优先审查:治疗2-12岁儿科患者!
Takhzyro是第一个治疗HAE的单抗药物,可特异性结合并抑制血浆激肽释放酶的活性。在3期临床试验中,Takhzyro治疗2-12岁儿科患者,将HAE发作减少了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