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植物与微生物群落β多样性对氮沉降响应机制的差异
植物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相互关联、互相影响。环境变化将可能改变长期演化形成的植物-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对生态系统多样性及功能产生深远影响。以氮沉降为例,氮沉降上升严重威胁陆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已有研究表明,氮沉降造成植物和微生物物种丧失(α多样性的下降),群落结构(β多样性)发生改变。然而,学界尚不清楚氮沉降如何影响植物和微生物群落的
研究揭示海洋无脊椎动物RNA病毒的遗传多样性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崔杰课题组题为Virome in Marine Ecosystems Reveal Remarkable Invertebrate RNA virus Diversity的研究成果。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生物多样性快速监测方法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Douglas Yu课题组在Metho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MEE)上发表了第一篇描述“生物多样性汤(Biodiversity Soup)”这一高通量条形码技术流程的论文。如今,高通量条形码技术在环境保护和管理相关决策研究中的适用性已获得广泛共识,但是若要在更广的领
Nature Communications:储诚进教授团队揭示了丛枝菌根树种对全球树木β多样性纬度梯度格局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纬度梯度格局及其形成机制一直是生物地理学和宏观生态学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树木β多样性描述了树木群落间的物种组成差异,联系着局域尺度的α多样性和区域尺度的γ多样性,能反映树木群落构建和多样性维持的潜在机制。因此,树木β多样性纬度梯度格局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前人对树木β多样性纬度梯度格局的研究往往只关注气候、地形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忽略了生物因素的重
Geoderma:揭示神农架林区土壤有机磷矿化相关细菌多样性分布特点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之肺”,孕育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具有调节气候、固定碳氮元素、储存水、提供木材和稳定土壤等功能。森林土壤通常表现为磷缺乏的现象,土壤里磷的输入主要来自含有机磷动植物残体的降解。磷脂和植酸作为主要的有机磷化合物能够分别被磷酸酶和植酸酶水解。植酸降解的中间产物能够进一步为磷酸酶所水解。因而,通常用土壤磷酸酶的活性来反映
青藏高原微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获进展
微生物参与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其多样性和影响动植物多样性的土壤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密切相关。解析湿地生态系统里微生物地理分布模式、微生物多样性特征对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潜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学界对湿地生态系统里微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的研究仍不深入。基于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武汉植物园环境基因组学学科组副研究员万文结和研究员杨玉
冰河时代东亚人群遗传图谱和适应性基因演化研究取得进展
谈到几万年前的冰河时期,我们会联想到动画电影系列“冰河时代”中古代人类形象和当时与其共存的猛犸象、剑齿虎等已灭绝动物的卡通形象。我们也会不禁追问,当时的东亚人是如何生活的,他们和我们有什么区别吗?研究表明,冰河时期(尤其是末次盛冰期)的气候变化对欧洲人群的迁徙和种群大小变化具有影响,考古证据表明其对亚洲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的人群历史也有
科研人员解锁冰河时代东亚人群遗传图谱和适应性基因演化
谈到几万年前的冰河时期,我们会联想到动画电影系列“冰河时代”中古代人类形象和当时与其共存的猛犸象、剑齿虎等已灭绝动物的卡通形象。我们也会不禁追问,当时的东亚人是如何生活的,他们和我们有什么区别吗?研究表明,冰河时期(尤其是末次盛冰期)的气候变化对欧洲人群的迁徙和种群大小变化具有影响,考古证据表明其对亚洲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的人群历史也有
多学科专家共探中国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AE)诊疗破局之道
5月22日,由全国罕见病学术团体主委联席会议、上海市罕见病防治基金会和上海市医学会罕见病专科分会主办、武田中国支持的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AE)多学科专家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深度聚焦我国HAE诊疗现状,旨在探讨我国HAE临床诊疗破局之道,提升各地HAE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能力,以期造福更多罕见病患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成员,
Genome Biology:科研人员建立基于表观遗传异质性的肺腺癌病人分型模型
近期,Genome Biology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任孙艺华、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邵振和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季红斌、孟飞龙等的合作研究成果——A systematic dissection of the epigenomic heterogeneity of lung adenocar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