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揭示Ω-3脂肪酸跨越血脑屏障进行运输的结构基础

2021年6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是一种对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非常重要的Ω-3脂肪酸,其主要是通过饮食来源从而供给给大脑和眼睛,这种营养物质能以溶血卵磷脂的形式被运输通过血脑屏障和血液视网膜屏障,整个运输过程则是被主要促进超家族结构域2A(MFSD2A)以一种Na+依赖性的方式来完成的

2021-06-21

研究揭示细胞内体运输途径中SNX1诱导膜变形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孙飞课题组在膜动态分子机制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membrane remodeling by SNX1为题,在线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1-03-08

研究揭示内吞运输在造血干细胞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多谱系分化潜能,拥有广阔的再生医学应用前景。Notch信号调控了生血内皮细胞的特化,因而通过时空特异性调控Notch信号可促进内皮细胞向造血干细胞的转化。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团队以斑马鱼为模型研究发现,内吞运输调控因子Rab5c通过调控EEA1阳性内体和Appl1阳性内体的内吞运输,分别介导了

2021-02-04

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安全更具靶向性的方法来运输CRISPR基因疗法!

2020年11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题为“Spatial and Temporal Control of CRISPR-Cas9-Mediated Gene Editing Delivered via a Light-Triggered L

2020-11-28

循环内吞体介导的LDL受体运输的分子细胞机制研究获进展

 一些膜蛋白或受体通过循环内吞体(recycling endosome)介导,沿微管运输,最终抵达质膜以发挥其生理功能。由于细胞内微管组成的运输网络较复杂,不同货物沿不同的微管运输到不同的目的地,微管轨道之间难免形成交叉。当货物运输到这种交叉点时,可能由于交叉处的空间间隙无法让货物自由通过,货物继续前行将受阻。此时有三种选择,包括变换轨道运输、逆向

2020-11-19

Sci Adv:科学家开发出一种能向机体有效运输靶向药物的微型设备

2020年11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寄生虫—蠕虫能将锋利的“牙齿”插入到宿主的肠道组织中,受蠕虫这一行为的启发,日前,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小型星状微型设备,其能牢牢抓住肠道黏膜组织并释放药物到宿主体内,相关研究结果刊登在了国际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研究者David Gracias表示,

2020-11-09

Cell:揭示新冠病毒破坏人体细胞的剪接、翻译和蛋白运输,从而抑制人体抗病毒防御

2020年10月13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世界进入COVID-19大流行半年多的时候,医生和科研人员对这种疾病的主要症状---咳嗽、发烧、呼吸急促和疲劳等---有了相当好的了解。但是,对治疗症状同样重要的是,要了解导致COVID-19的冠状病毒SARS-CoV-2在人体细胞中做了什么而让人如此生病。像所有病毒一样,SARS-CoV-2闯入宿主细胞,

2020-10-13

Mol Pharmaceutics:科学家开发出高精准性策略能运输抗癌药物直达肿瘤患处

2020年7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Molecular Pharmaceutic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阿尔伯塔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能高精准性运输抗癌药物的新方法,其或能增加多种癌症疗法的治疗效果。图片来源:Dr. Cecil Fox,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文章中,研究者利

2020-07-11

nat commun:细胞自噬相关蛋白参与脑细胞分子运输的新机制

此前研究表明,自噬作为一种细胞自我循环或废物清除的过程,对于神经元的存活而言必不可少。在最近一项研究中,来自科隆大学CECAD衰老研究中心的Natalia Kononenko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发现,自噬实际上还具有新的重要功能:参与细胞自噬的蛋白质同时参与了细胞内蛋白转运速度的调节。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2020-04-02

蛋白纳米笼表面精准功能化及其靶向运输取得进展

纳米材料在肿瘤组织的特异性富集是肿瘤活体无损诊断和靶向治疗的前提,主要通过两种机制实现,一种是利用增强渗透和滞留(EPR)效应,实现被动靶向;另一种是在纳米材料上装载肿瘤标志分子的识别配体,实现主动靶向。然而,也有研究发现主动靶向对纳米材料在肿瘤处的富集无贡献甚至起反作用。因此,近年来关于主动靶向功效的争议越来越多。纳米材料表面靶向配体的数目、分布及取向等参

2019-12-23